灯塔堡这个名字听上去像是一个城堡,这种说法不能完全算错,但并非常规意义上的那种城堡,因为它并没有建立在陆地上的战略要地,而是建在了海上商路的当中。
由于利莫里亚这个位面的土地过于破碎,不仅岛屿面积不同,之间相隔的距离也没个准儿,有时候你航行大半年都不会碰到任何可以停靠的陆地。
受限于条件,这里的人只要出行就是远洋航行,而远洋航行的风险,不仅仅在于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暴和疾病乃至迷航,更有能被确切计算的部分。
比如补给。
没有食物和淡水,一艘船是开不起来的,经常在海上一飘就是几个月的海船所需的补给不是个小数字,只有真正的大型船才有本事长时间的航行。
即便如此,也需要塞满了补给品才能保证长时间的航行不出岔子,可问题在于船舱里全塞进去食物和淡水,那这艘商船还远洋个什么劲儿啊,就是去旅游吗?
于是当地人开始想办法解决补给问题,在一个个岛礁或小型岛屿上建立补给点,这样一来海船能航行更远,同时不需要携带特别多的食物和淡水,能把船舱腾出来装上更多的的商品。
米兰达原本规划好的航线中就有灯塔堡这一站,不管是否和瓦列莉亚结盟一起走,类似的地方终归是要去的。
林天赐也开始对灯塔堡有几分期待,主要是船上的伙食实在是太操蛋了,多亏修士辟谷可以不用吃饭,实在馋了,林天赐就偷偷下去捉个鱼拎几只螃蟹什么的上来,用火灵咒凑合烤熟。
这一期待,就又整整期待的三天。
因为有瓦列莉亚率领的二十多艘船加入,水手们的表情好了很多,毕竟之前就三艘船的情况下如果被海盗杀个回马枪还是干脆跳海喂鲨鱼比较好,这样大家都比较省事。
不过安全感有了,航速这事儿主要还是看贼老天给不给面子,所以在三天后才远远的看到海平面的另一端出现了个黑点。
随着距离的拉近,这个黑点逐渐变成了一个漂浮在水面上的庞大建筑物群,亦或是说在海面上漂浮的要塞。
从本质上来说,这个看起来跟小镇一样大的建筑群其实也是船,它们的主体基本都漂在水面上,只不过跟岛礁之类的东西固定在了一起,让这些‘船’不会漂得更远。
灯塔堡会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拥有海上补给点中极为少见的砖石结构灯塔。
因为在海面上漂浮,你造一个特别沉特别大的灯塔肯定会沉下去,而灯塔堡的灯塔50米以上,尽管就灯塔本身的高度不能算空前绝后,但这玩意儿建立在海面上确实已经是个奇迹了。
现在这个年代的灯塔肯定不是电力驱动,当地的魔法技术也没有发展到或者说奢侈到用魔法去驱动灯塔,所以灯塔白天燃起浓烟,晚上则是明火,也就导致离着老远就能看到一束黑灰色的烟柱戳在视野当中。
类似于灯塔堡的海上补给点都是独立在各国之外的,他们自成一系保持着相对的独立。
但也正因如此,来这里补给的船……
总之别问来历。
因为靠近了灯塔堡,米兰达下令让水手降下桅杆上挂着的旗帜,这算是海上补给点的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补给点说到底是做生意的,来者不拒。
你是干正经买卖的商船也好,还是干无本买卖的海盗也罢,进了灯塔堡的范围,就要守这里的规矩。
其实规矩也很简单,不外乎好好给钱不惹事。
先不说海盗跟商人在一起补给会不会出乱子,国家与国家之间也不是那么和谐,总会出现又仇怨乃至敌对的那种,为了避免在灯塔堡惹事,所有进入这里的船都会降下旗帜,意味着以‘无身份’进港。
不过瓦列莉亚并没有降下旗帜,而且在靠近灯塔堡后他们就干脆停船,等米兰达的三艘船补给完出来再说。
一来是因为瓦列莉亚的船队暂时不需要补给,二来是因为他们所属的亚尔赛德跟灯塔堡关系不咋样。
听说是因为亚尔赛德共和国在做买卖的时候狠狠的赚了灯塔堡一笔,让他们肉疼不已,从那以后灯塔堡就不欢迎亚尔赛德的船只。
反正也没什么必要,这里距离亚尔赛德的港口也不算远,要不是追海盗不顺路,去亚尔赛德补给显然比来这种地方更稳妥一些。
三艘船将瓦列莉亚的船队抛在身后,在进入灯塔堡附近的领海时立刻就有小型的帆船过来询问情况,并安排在哪个地方进港。
由于灯塔堡直接就是建立在海面上的,他的四面全都是可以停靠的码头,而且管理的井井有条。
船队在向导的帮助下来到了专门补给食水的码头下锚,由于在这种属于‘三不管’的地带,米兰达为了掩人耳目也披着一件厚重的长袍,看着都嫌热。
等船只靠岸,马上就能看到摆在码头附近的告示牌。
那上面贴满了食物和淡水的价格,它们来自不同的供货商,价格和品质当然也有所不同,而且灯塔堡讲究货物离手钱货两清,也不存在售后,所以买东西的时候还需要多长个心眼儿。
米兰达对此还算熟悉,她在在告示牌那边一站,无视了一大帮凑过来推销的商人,领着水手就找到靠近码头的一个商行下单。
林天赐当然也在随行人员之中,怎么说明面上讲他相当于是米兰达花钱雇来的保镖,肯定不能把雇主随便甩一边。
不过他下船的主要目的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吃的打打牙祭,但就下船的地方扫一圈来看,林小哥儿想弄一顿海鲜大餐来吃怕是比较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