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屋>都市生活>重生之北国科技> 公共火箭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公共火箭(2 / 2)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是高级的技术,越难以从外观上看出来。因为技术上过于精细,已经难以用肉眼看到了。

“这台发动机的最大优点是两用:

一般的离子发动机只是注重推重比,但是推力太小。

这台发动机有两种模式工作,一种是简单的离子喷射,另外一种是直接对离子进行加速,继而产生跟化学燃料类似的效果。”

张天航继续讲解。

离子发动机,是人类进行光速之下,宇宙航行的不二选择。

传统的化学燃料,靠燃化学反应加热膨胀,来获得推力,但其出口速度太低,对质量的利用率太低,而且在空旷的宇宙中,获取燃料,非常困难。

离子发动机具有推重比高,控制精确等特点。

另外,其能源来源,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所以,在21世纪,成为了控制卫星姿态的辅助发动机首选方案。

九台基地的离子发动机,把小型粒子加速器集成了进去,以获得更加优良的性能。某种程度上,它比后世普遍采用的离子发动机,理念上更先进。

离子发动机,固然对喷射质量的利用率很高,但由于喷射的绝对量很小,获得的推力小得可怜。

把粒子加速器集成之后,正负粒子同时加速,加速后进行湮灭,在中和了电荷,防止离子返回的同时,也产生大量的热能。

普通气体被加热膨胀,并加上粒子本身被加速带来的冲力,裹挟着向外喷出。从而产生更大的推动力。原理有点像喷气式发动机的外涵道。

如果能够成功,离子发动机,真的可以做宇宙飞船的主发动机了。

大多数气体,都可以充当离子发动机的推动剂,易于保存和获取。不论到哪一个卫星,或者彗星上,都能轻易得到。

—————————

“这个东西什么时候能够实用?”

李丹听了一会,就不耐烦了。尽管古怪的造型,带来了一丝科幻感,但静止的模型,很快就把新鲜感带走了。

“快了,明年就会有卫星上天了。到时候,你们就会看到它了。”

宇航科技的第一个航天实验卫星,将会在5月发射。

这个项目是宇航科技的项目,但钱是基础基金出。反正也谈不上什么产权,专利。

现在,乃至后世,卫星的设计和制造,都是以几年,甚至十年为单位。

这个节奏对于习惯于以月,周,甚至是天为单位的现代人来说,完全无法忍受。

所以,宇航科技制定了一个密集的火箭发射计划,初期是每个季度发射一个,逐渐过渡到一个月一个。不断的边改进,边发射。

卫星发射将会常态化。

现在的航天领域,采用的是单件,小批次的生产方式。

每发射一次卫星,都能上新闻联播。

由于周期长,所以容错率低。失败一次,几年的心血就打了水漂。于是对质量的要求,越发的严格,反应到造价上,就是天价。

99.99999纯度的黄金提炼成本,比99.999要高了不止十倍。

这些问题,在后世都有解决方案,那就是工业化批量生产。有家公司,自己就准备发射上万颗卫星。

他们的方案,就是多发射低成本,低质量卫星。哪台出问题,扔掉就是了。

如果建设一台嫦娥三号,要10亿美金,那么建10台呢?

结果也许会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弄不好建设10台,价格连1亿美金都不到!

因为质量控制标准,极大降低了!

只建设一台,其成功率必须在99.999%。而建设10台,每台的质量,控制在30%,就可以用了!

成永兴也准备走这条路。

待发射的火箭,就像公共汽车一样,不停发射。各种相关实验,赶上哪趟,就上哪趟。

有什么想法,不用猜,直接发射上去,实际验证一下,结果就出来了。

公共火箭,也会接受来自几所关系学校的负载。只要九台基地的负荷不满,就可以让他们搭便车。

不过发射上去的实验卫星,不能简单做个试验就扔掉,还可以废物利用一下。

其中最简单的,就是带着高分辨率的cmos摄像头上去。实验做完了,幸存的卫星,就继续充当照相卫星使用。能拍多久,就拍多久。

估计靠卖照片,都能收回成本。

宇航科技,还在与国内的几家单位谈判,看能不能通过降低质量要求,和加大采购量,降低发射成本。

因为按照规划,宇航科技的卫星发射量,将来可以达到一年上百的水平,每周至少有一个公共火箭发射。

宇航科技对火箭的质量要求,放得很开,只要一半能上天,就可以了。如果价格还可以商量,13能存活,也可以。

关键一点,就是一定要便宜。

几家谈判对手,对于这种奇怪的要求,有些无法接受。

炸火箭,摔卫星,砸牌子啊。所以谈判还在僵持当中。

如果价钱到最后谈不下来,宇航科技只能自己干了。

“走吧,我们吃饭去吧!我饿了!”

李丹彻底不耐烦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