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屋>都市生活>重生野性时代> 第218章 221反应各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8章 221反应各一(2 / 2)

但海尔并非鲸吞,而是细嚼慢咽。

先兼并一两家企业,派三个人过去分管运营、质量和财务,把海尔的oec模式移植过去。初步消化后,再兼并一两家企业,如此循环,迅速壮大。

宋维扬也想这么搞,但时机还未成熟。

等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那才是真正大展拳脚的时候。跟索罗斯一起玩期货股票,赚的只是快钱而已,真正的企业家如果能预知金融风暴,目光肯定会盯在那一堆将死的企业尸体上。

……

北海尔,南容声。

容声,也就是未来的科龙、海信,如今正在筹备上市,即将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在港城上市的乡镇企业。

《人民x报》、《经济日报》和《工商时报》是潘总每天必看的报纸,即便忙着上市也不会落下,因为这三份报纸会透露出很多政策信息。

对于那篇报道宋维扬的文章,潘总只扫了一眼,并未放在心上。

容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摆脱地方政府的控制。跟竞争对手海尔比起来,容声的生产管理更加粗放,专门盯准了乡镇和小城市客户,同时准备投资10亿元在日苯打造研究中心,打破外国技术对中国冰箱行业的垄断。

海尔做的是管理和售后,容声做的是精准市场,并寻求技术上的突破。

至于mba什么的,容声暂时用不上。

……

万向集团。

鲁总看完《工商时报》,又找人详细咨询,立即拍板说:“今年要引进3到5个mba人才,使用人才方面,万向只能走在前面,不能落在后头!”

鲁总是农民出身,少年时代最大的梦想是当工人。早在1969年,他就带领6个农民,集资4000元办起了公社农机厂,现在已经发展成大名鼎鼎的万向集团。

80年代的时候,万向集团的大部分管理层都是农民。他一边把农民改造成现代企业员工,一边引进人才,现在每年至少要招几十个大学生。这种情况到2001年发展到顶峰,那一年,万向集团引进了3名院士、15名国外专家、7名博士及博士后,27名硕士,近300名大学生。

鲁总不管什么是mba,他看重的是人才。既然《工商时报》说mba牛逼,那就大力引进mba人才,反正招贤纳士不会错。

这才是真正睿智的农民企业家。

……

不同的企业和老板,有不同的反应。

而大部分国企老总的反应是:无动于衷——mba关我屁事啊!

许多国企的中层干部,则看出了另一层意思:中央这是要在国企发展人才战略,还说要在明年搞什么国企管理人员的mba项目,或许我可以去读mba,镀一层金回来,升官发财有望。

这些中层干部都记住了宋维扬的名字,不管是镀金还是学本事,都该去复旦听宋老板讲课。报纸上都说了,宋老板是中国mba教育第一人,名气最大,本事最强!

本事最强的宋老板,正在头疼怎么找借口开溜。

喜丰足球队刚刚结束省级选拔赛,拿到了本赛区的复赛门票。职业球员已经占到球队一半以上,个人实力很强,但队内矛盾多多,默契程度也远远不够。

于是,主教练就跟球队经理商量,联系到几支甲b球队,花钱越级打友谊赛进行实战磨合。

这次是跟盛海的甲b球队进行比赛,陈桃在宾馆开好房间不说,还要宋维扬陪她一起去看球。而林卓韵突然想起来要看电影,《阿甘正传》最近在中国火爆上映,听说很励志很感人。

事情撞到同一天,分身乏术啊。

所以到底该怎么办?

在线等,很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