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屋>历史军事>明末好国舅> 希望他别封还朕的中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希望他别封还朕的中旨(2 / 2)

“你可别忘了,他袁应泰是哪一党的人举荐的?前番袁应泰便上疏禀奏过招降草原流民一事,朕那时候没提醒他们,现在去提醒,你说那些东林党人会同意朕下这种旨意,提醒袁应泰小心防备吗?这不是打他们的脸吗?到时候说不得要驳回封还朕的旨意,朕才不让他们得逞了!”

“既然走内阁下旨行不通,索性朕不如直接下中旨,反正辽阳、沈阳二城内有没有奸细还不知道,而且这旨意也不是什么特殊之事,这样的话,朕既提醒了袁应泰,也不怕这旨意被内阁拒绝了。至于袁应泰会不会遵旨搜查奸细,那就只有看他自己了,希望他别封还朕的中旨,那样可就打朕的脸了!”

“皇爷宽心,袁应泰毕竟是国朝重臣,有皇爷旨意,一定会听命的。”李进忠闻得皇帝此言,连忙宽慰道。

至于朱由校说得阁臣封还圣旨的事情,李进忠却是提都不敢提,毕竟这时候说出来,不是直接从皇帝的伤疤上撒盐,让他不快吗?作为朱由校的宠幸之臣,他绝对不会这么干的。

当然,封还圣旨是内阁的权利,皇帝就是想报复打他脸的阁臣,也得从其他方面报复,而不是从封还圣旨上。

说到底,这也是大明政治制度演变至今的包容开放性所致。

这其中,最为出名的封还圣旨的阁臣,便是世宗嘉靖帝的杨廷和,他就是靠着封还这一手,彻底把嘉靖帝给整郁闷了。

可是在当时,嘉靖帝却偏偏对杨廷和无可奈何,最终苦等到“大礼议”这场为时三年的政治斗争取得胜利,才能把杨廷和罢免,否则都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机会才能报复。

要是换做后来大兴文字狱的螨清,恐怕像杨廷和这种不尊君父之命的逆臣,直接就是砍头抄家,灭族流放了吧,可没有哪个鞑子皇帝会忍受他,和他废话,让他继续蹦跶了。

“哼!但愿如此吧!”朱由校有些怨念道:“他如果不封还朕的中旨,好好执行朕的命令,朕就该谢天谢地了。”

“……”朱由校这话,李进忠却是无法去接,只能转移话题道:“奴婢这便去准备笔墨,待陛下拟完诏书,便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去辽东?”

“恩!”朱由校点头,而后想到了什么道:“进忠,你过几日,便去内书堂学习一段日子吧,起码得好好提升点学问,否则,朕就是想提拔你个更好的前程,也没个好由头。而你去内书房学习过的话,朕也能有理由,好好提拔你了,不枉你跟着朕受苦受累这么久!”

李进忠闻言大喜,连忙跪地感谢道:“奴婢谢陛下恩典!”

在李进忠去取空白诏书和笔墨的时候,朱由校陷入深思,这次的意外事情,让他自移宫案后,又更加忌惮东林党了。

毕竟,他们不止在外朝得势,便是在内朝,还有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安这个傲援,他就是想要针对东林党,也苦于没有能与其争权的筹码。

看来,派遣心腹掌控司礼监,再靠着司礼监的权利,和内阁抗争,已然是势在必行了,就是不知道这李进忠是不是他们的对手。

朱由校心中如此想着,若是司礼监掌握在他手里的话,他也不需要发这外臣并不在意的中旨了,直接以司礼监之势,逼得内阁拟旨。

那样的话,就算内阁阁臣不情愿皇帝批评他们东林党人,却也因为内廷的压力,而不得不同意拟旨,绝不会出现现在这样,朱由校想下圣旨,却因为内阁和司礼监都不在自己手里,而下不得旨的事情。

所谓中旨,便是明朝皇帝不走法定程序,其下发的圣旨不经过内阁票拟,再经过批红,而是由大明皇帝绕过内阁,直接从宫廷发出的旨意。

这种旨意,按理来说是根本没有法定效应,认真追究起来,这就是皇帝的私人书信,不能算朝廷公文。

也正因此,在外廷臣子屡屡与皇权争权做对的大明,中旨在大明能否让臣子遵从旨意,完全就看皇帝能否强势,能否逼臣子屈服?

当然,大明开国至今,总有死硬分子做出不怕死的事情,驳回封还中旨,屡见不鲜。

他们根本不在乎皇帝强势与否,就算是强势皇帝下的中旨,没有内阁同意,直接以中旨没有合法性,封还皇帝中旨拒绝。

偏偏就是这样,被打脸的皇帝也没有任何办法对付这种“乱臣”,毕竟人家的理由十分无解。

这也是朱由校对于发中旨给袁应泰提醒,十分担忧的原因,他怕就怕袁应泰自负,知道皇帝对辽东局势有疑虑,直接就封还圣旨,不听旨意规劝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