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时群臣开始上本,认为皇弟朱由检年龄已大,请求皇帝封其为王。太子的出生,这本来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于是皇帝封朱由检为信王,至于他的封地,群臣商议后,希望皇帝将信王封在广西南宁府。
朱由校觉得广西太远,建议重新找一个近一些的地方安置信王,却又被群臣一致反对。叶向高说得有些直白:“远者则可安皇亲之心。”而一向讲究字斟句酌的大臣们都觉得这句话说得好,说得妙,说得哌哌叫。
朱由校无可奈何,同意将信王分封到南宁府。但以南宁不靖为由,将信王暂时留在京城,虽然群臣反对,但在他的坚持下,最后他们只得勉强同意。
而在七月初,京师大学堂举行了第一次考试,朱由校称之为期考,正式名称叫半年考。这次考试结果,让经历过后世教育的朱由校目瞪口呆:师范学院和吏员学院竟然是全部合格,而且优秀率达到了九成。
其实这是他的惯性思维作怪,后世学生会出现厌学的情况是因为当时已经是全民教育,总会有部分人对学习没有兴趣,这很正常。而在这个时代,受教育的机会本来就少,而象在京师大学堂这样的环境里免费学习,更是自古未有之事,大家珍惜这样的机会都还来不及,又如何会出现厌学的情况呢。
而研究院的学生则分为六科,其中的农事和器械两科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在教室里上过课,直接实习。
农事科分为两个小班,一个小班在上林苑监跟着良牧、蕃育、林衡、嘉蔬四署的署丞实习,另一个小班则在司苑局里跟着那些老农学习。
器械班则直接进入兵器局,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盔甲,火铳,火炮三类,跟着兵器局的三位侍郎学习。
天文地理算术医药等四科的学生则在大学堂里学习,徐光启和西洋传教士可以做天文地理算术的教授,而医药则是由太医院的太医来做教授。
而皇帝朱由校先生,则是唯一的六科教授。
五月十一早上,他用过早膳后,客氏说道:“今天是农学,皇上,您干嘛要去教学生农事呢,您自己又没干过,有那么多老农民,伺候了一辈子庄稼,他们不会吗?”
朱由校笑道:“奶妈你就不知道了,他们知道如何栽种庄稼,可是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至于我知道的一些东西,他们听都没听说过,虽然我没干过农活,但我比老农更懂得如何增产,这个叫知识的力量。”
他洋洋得意地来到司苑局,农事班的班长宋应星上前对他作了一个揖道:“陛下,今天要讲育种了。”(朱由校规定,在他当教授期间,学生只需对他行作揖礼,不用跪拜。)
宋应星是一个举子,三十多岁,多次会试不第后,已经绝了科举之念。正好这次京师大学堂招生,他就来考农事,结果成绩很好,被任命为农事班的班长。
朱由校笑道:“好的,让他们来大堂吧。”
在司苑局的大堂里有一块黑板,朱由校进了大堂,学生一起起立行礼道:“老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