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要蒸酒,厨房里就有些伸展不开,郑来田抽空在院子里又搭了一个灶台。郑晚儿刚把架在灶上的锅里倒满水,就见郑杨扛着在李木匠家定的蒸桶回来了,赶紧上前扶了一把。
郑杨放下蒸桶,笑着道:“李木匠说让你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如果不对就拿回去,他再改改。”
郑晚儿查看了一番,满意的点点头:“就是这样的。”
“那就成。”
木桶不沉,郑晚儿把它挪到井边,打水里外洗了个干净。木桶底是用小块的木板做成笼屉那样的底,好方便上汽,又把之前滤地瓜渣的布拆下来洗干净垫在底下,这样里面装东西才不会往下漏。
兄妹俩合力把蒸桶架在锅里,郑杨就问:“我去把你那坛子搬出来?”
郑晚儿就道:“地瓜就酿了一百斤,加上坛子更沉了,不好搬,先拿瓢舀出来装桶里提过来。”
郑杨想了想,是这么个道理,要是逞强去搬,把坛子打裂了就不好了。因此听了郑晚儿的话,自去提桶舀坛子里酿好的地瓜,提过来后倒在蒸桶里。
一坛子地瓜舀完,正好把蒸桶装满,郑晚儿盖上盖子,那盖子上挖了一个圆孔。郑晚儿拿过来一根竹子,竹子的一头掰弯了,中间掏空后用绳子绑紧做成一个长长的竹筒。
她把掰弯的那一头对着那个圆孔,圆孔的大小跟竹筒正合适,只是难免还有些缝隙,她又拿过一旁和好的玉米面在接口处封了一圈,竹筒的另一头放在地上放着的小坛子里。
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就可以开始蒸酒了。郑晚儿点上火,往灶洞里加满了柴火,就坐在一旁静静的等着。
郑杨也坐在一旁歇息,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酿酒的方法,有些紧张的问妹妹:“这样酿出来的酒真的更好喝吗?”
“我也不知道,不过那天听那二人说,应该是错不了,反正试试也没有什么,万一就做出来了呢?”郑晚儿嘴上这样说,心里却知道一定没问题。
这个时代的酿酒技术在她看来还很不发达,做出来的酒大多色黄且浑浊。即使是最好的酒,经过重重的过滤,虽然可以做到颜色清亮,可是受限于技术,它的度数却很低,而且口感没有现代的酒那样香醇。
她今天做的蒸酒,其实就是蒸馏酒,通过“蒸”这样的方法,让酒气上升,通过竹筒冷却后滴落到坛子里,这样提取出来的,就是高度的烧酒,又称白酒。这样做出来的酒,没有杂质,且口感极佳。
不过这个自然是不好跟郑杨解释清楚的。
灶下的火烧得非常旺,锅里的水很快就沸腾起来,热气上升,蒸桶里发酵好的地瓜也慢慢的被蒸透,由于蒸桶盖子四周都被密封好了,唯一的出气口只有之前连接好的竹筒。热气通过竹筒往外排,骤然冷下来,蒸汽就凝成水珠顺着竹筒滴到下面接着的坛子里。
郑晚儿看着竹筒里流出来的酒,惊喜的叫道:“成了!”
郑杨听见妹妹这么说,也凑上来,果然闻见酒香味异常浓郁,也笑了:“这样就可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