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轩原本的印象里,华伦斯坦为核心的联军主力怎么说也是曾经应付古斯塔夫等新教联军的神圣罗马帝国主力。再加上同波兰其余的精锐联合起来,是一股并不算弱小的力量。即便大军会师之后想要歼灭对方也要冒不小的风险,恐怕也要遭遇四位数以上的伤亡才有可能。
可是在黎明时分之后萧轩率领的反击部队同周大勇所率领的迅速赶来的包抄堵截部队几乎只用了一刻钟的时间就完成了回师,大概在半个时辰左右,战斗的高潮就开始在天色蒙蒙亮的时候落幕了。剩下的,就是志愿部队主力与革命军主力对战场彻底的清理,以防有什么重要的人物逃脱。
随后,大军再次以最快的速度对华沙城展开了进攻,这一次因为有不少还算像样的中重攻坚火炮的参与乃至波兰军队精锐主力在之前的作战中损失殆尽,虽然在城内华沙王宫附近的时候仍然遭遇到一些抵抗,可近十万人的攻击战斗却终究没有再遇到什么波折。在数百门中重火炮的隆隆炮声的直射乃至接下来志愿部队官兵娴熟的攻击中,顽抗的波兰王宫最终变成不再有太过剧烈抵抗的一座废墟。
“队伍的伤亡损失情况如何?马匹乃至火炮弹药方面的缴获粗估呢?”在作战刚刚结束后不久,萧轩就询问道。这一次作战似乎总是透着某些诡异。
“华沙临近地区这一战的伤亡损失终究还是有一些,战死一百七十多人,负伤五百四十多人,其中纯损失大概接近五百人的样子。华沙附近的这多次战斗消耗的弹药也不算少,初步粗估火药三十多万斤,弹药一百五十万斤上下的规模。不过缴获也同样丰厚,缴获的火药数虽然略少,不包括来不及抽查的只有二十一万斤左右,但火药的质量还算优良,几乎都是过去我军标准内顶级水平的火药,发射出去的铅弹在一天之内完成大部分回收应该不是问题,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一战又有大概三万匹开算勉强能够当下驯服的马匹暂时可以利用。我军虽然无法做到如当初建州正规骑兵或者当年的辽国骑兵那样一人三马或者四马,但也勉强实现了一人双马,而且很多都是质量还算像样的中型马。。。”
“伤亡损失还不都千人?”从参谋军官那里得到的消息让萧轩多少有些震惊,但也很快陷入了沉思。
“志愿部队在白天打扫完战场之后,入夜休整之后凌晨的时候就要继续展开前进了。革命军各军刚刚完成了长途跋涉与行军,可稍作休整,但最好不要超过三天时间。现在我军必须趁着敌人的军事力量和战术应对体系完成转型之前给敌军有生力量最大限度上的歼灭性打击,不能让敌人真正的反应过来。。。”萧轩仅仅在片刻的思考后就做出了这样的决断。
很显然:进攻欧洲时所遇到的抵抗乃至这个时代欧洲军队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在很大程度上要低于萧轩原本的预期,不过在见到过一些抽查性质的战俘审讯报告之后也就释然了。十七世纪的欧洲在很大程度上同古代宋明时期的中国类似,在很大程度上:还并没有类似七年战争或者拿破仑战争时期的那种民族意识。为了生存或者金钱又或者因为长官的压力而作战仍然是这个时代西方军队的主要作战动机。而且相比东方,虽然此时代的欧洲军队在炮术乃至火器和火药方面有很做优点,但同样存在诸多缺点。文艺复兴以来,欧洲不少地方得到了开垦,民众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比十四世纪或者十五世纪的时候好的多。甚至可以说相比同时期的晚明来说也明显生活的更好一些。虽然也不是没有穷人,但毫无疑问:相对比东方更宽裕的经济生活影响了多数部队的作战士气,这让这个时代的欧洲军队从本质上来说反而处于一个比较明显的脆弱期,部队质量参差不齐。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那些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天主教人马相比波兰或者俄国等东欧大平原上的政权在很多时候也更缺乏足够的大部队野战经验。很多被俘虏的天主教联军军官甚至认为在这个时代进行大规模的进攻总站毫无疑问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因此往往精锐部队和守备部队就更多的分野了。
此时周大勇也有些乐观的说道:“就算如君上所说的那样,欧洲真正意义上的精华在西欧,仅仅西班牙荷兰乃至法国和英国就有七八十万可以投入作战的兵力还不包括海军,那看起来同国内南下作战时遇到的那些对手比起来好像也并不强到哪儿去。而且同地形复杂往往不是面临严寒就是暑热的国内相比,主力作战的地理条件明显也要轻出不少啊。。。”
萧轩依旧叮嘱道:“正是因为如此,我军才绝不能大意,必须以最快的速度给敌军的主力集团以重创。而且在以后的作战中,最首要的目标不仅仅是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性打击敌军的有生力量,还必须尽快的削弱对方的工匠基础和军工业潜力,攻占那些拥有大量像样工匠的军工重镇。。。”
在军议上,萧轩也改变了之前集中兵力以歼灭战为核心需求的作战计划,提出了多路闪击的构想。理由之一是虽然进入人员还算比较稠密的地区,可在一人双中型马的情况下如果集结近十万人左右的主力部队用于攻略,行军速度较快也还是需要花费一定精力筹集人力物力,可如果分成两万人甚至以军为规模的战役集团那似乎就完全不同了。整个大军不仅可以在人烟农业富集的地区快速行军减少一些麻烦,而且在突然性上也会明显有不小的改善。如果不趁此机会给敌军以决定性的削弱,整个大军很显然要面临不小的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