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书记一时之间,倒是不知道林夕这话说的是真情,还是假意了。
总之,她碰到过的硬茬子不多,林夕算一个。
偏偏她还无可奈何。
这种感觉,并不是很好。
送走白书记之后,林夕找了张菊。
因为她一直也没闲着,有让张菊时不时去大队走走,因为在医研所的宿舍没有建成的时候,医研所最开始来这边的几位药厂的员工,以及张菊夫妇,是在这大队里小住过几日的。
大队的名字和平安镇那边的红星大队挺接近的,叫红旗大队。
张菊之所以时不时去,一来是因为林夕见张菊会经常发呆像是在想什么事情,她想叫张菊多认识几个人,有人说说话聊天。
二来,也是希望医研所和红旗大队,甚至是其他距离稍微远一点的大队搞好关系。
毕竟林夕已经有心思想要修路了,这是个利民工程,不太可能有人强烈拒绝,到时候有钱的出点钱,大队上的出人力也好。
她也是参加过修路的人,当时大家的那股劲儿有多足,靠着农具就能修出路段的本事,她可能一辈子都忘不掉。
如今她能拿出点款项,修路也能请重工机械的搭把手,修路的难度其实能大大减小。
这些事林夕都很郑重的告诉了张菊。
张菊果然精神了很多。
也许有了事情做,有了事情忙,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真的会不一样吧。
夜风徐徐,带着不知名的花香。
红旗大队,大队长正在犹豫,要不要接纳张菊说的橄榄枝。
“我看那药厂的林大夫也是个好人,要不,咱们就也出一份力?今年大家伙的腰包也是要比以前的好,若是节省一点,几百块还是能掏出来的。”大队长的媳妇是上过初中的人,在外面见识过外面的世界,自然是知道修路能带来什么新变化和好处。
因为林夕之前的那个什么搞医药还是什么的厂子宿舍没建成的时候,曾经花了钱让员工暂住在大队,林夕也偶尔会来看看,还帮着卫生所找了好多的药,甚至于几乎包圆了大队上的菜蔬,源源不断给他们的食堂送菜。
这样一个给过他们帮助和发财机会的女厂长,现在提出了要修路的意思,她是觉得应该响应的,毕竟修路对大队来说也是好事。
“回头我召集大队上的户主们一起集合一下,看看大家的意思是什么。”他也是知道修路的好处的,但是到底还是要听听看大队队员们的想法。
话虽这么说,但是大队长晚上召集各家的各家代表们开会的时候,却还是说了一件事。
“大家伙应该知道了一件事吧,七八年,国家首先在安徽试点,展开了包产到户的政策,分田分地,各家自己种,只要交出了税收,剩下的产出,自己家里收获多少,就拿多少……”
半数以上的人都通过广播或者是报纸知道这件事,可是这件事尽管振奋人心,但是对他们来说,并没有那种参与感。
毕竟他们这边,还没听说哪个大队和公社有这样的举措。
所以还是有部分觉得这个包产到户兴许是实行不了。
大队长却给了大家肯定,这两年一定会普及到这边来的。
北省怎么说也是小麦等粮食的高产地,地广人也多,这个政策只要普及到这里了,他几乎能看得到,家家户户再也不用吃个三五分饱,都能吃饱还有余粮的那一天。
到时候一条通往春城的方便快捷的路,就非常的重要了,能给大家提供创收的机会。
众人爆发了一场几分钟的激烈讨论。
“这包产到户真能实行到我们这里来?咋有那么好的事儿呢。”
“就是说啊,要是真能这样自己种,我包管没人敢偷懒,到时候好日子,就看各家的本事了。”
“我家人口多,不知道能不能多分点给我们。”
在农村,地和地里的产出就是大家的命根子。
因此,尽管知道这地就算分下来,家里人也是只有种地的使用的权利,但是能自己种植自己收获自己留存的诱惑,足以让大多数人都愿意承受一点点辛苦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