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细要身体力行地给大家上了一课,新教师们再次感受到了顾细的深厚功力。
徐小甜握拳:“我们努力!”
顾主任,啊,不是,她跟着沈追龙叫顾细妈妈的,妈说了,方法有千万种,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听课,让学生学到知识。
妈展示的是其中一种方法,她可以摸索出其他方法。
在顾细的“cpu”下,新教师们抓紧最后的开学前的时间查漏补缺,相互听课上课,提出意见。
很快到了小学开学的日子,红砖房被专门打扫过,焕然一新,外面还象征地挂上了很多的绿色枝条做装饰,看上去热闹了许多。而在墙上,还写着村口的那六字口号:团结、坚韧、良善。
每一个字都像是量过的那样,写得十分工整,完全符合沈青松的审美,因为这就是他写出来的。
顾细策划了一下今天的开学仪式。
面前这几间小小的教室,每一间教室只能放下一张教师用桌,五排座位,但是这可是沈家村的第一所小学,还是免费小学,足以写入沈家村的发展史。
小学面前有一片很大的空地,这是留给孩子们的活动场所,以后可以在这里玩耍,上体育课,现在则是站满了人。
这次站满了人的样子,可和上次田三婆子过来大云家,大家过去看热闹的样子不一样。
沈青松有强迫症,他之前看到大家乱糟糟的,特地抽出了几个品行好的青壮,成立了一个小小的巡逻队。
这个巡逻队的职责,就是维持秩序,时刻观察村子周围和村子里面的动态,特别是老人孩子的事情,一有什么事,就要立即处理并上报给沈青松。
被选中的青壮没有工分,但是,沈青松和顾细从空间里拿出了布料,说是从外面便宜买的,以低价入了公账,作为对那几个人的补贴。
村子里其他青壮都羡慕得紧,没有工分呐,有新衣服穿也行啊。
这个六人小组的巡逻队,现在就穿着新衣服,挺直腰背,精神抖擞地站在人群的边上。
他们已经维持完了秩序,把乡亲们排成一圈圈的,从里向外延伸。这几个人都有点高,为了不阻挡乡亲们的视线,他们都是站在旁边。
好多村民们都流露出羡慕的眼神,觉得这几人穿上了新衣服,人都变得不一样了。更有好些姑娘偷瞄这几个青壮。
“乡亲们,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顾细站在孤零零的国旗杆下,迎着晨光,向大家笑着问好。
她振奋悦耳的声音一出,所有人都回了神,把目光放在她身上,期待地看看着她。
其中,以小孩子们的眼神最为热切,一群小萝卜头按照身高,从矮到高,整齐地站好。
“今天,我们沈家村小学正式开学,我们热烈欢迎乡亲们和同学们的到来。”
回应她的是热烈的掌声。
“对于这所小学,不光是我,我们所有人,都投入了很大的力气和精力,可以说是看着它从无到有,变成今天的模样。”
“我们开建这所小学,是为人让孩子们明是非,学知识,最后成为,”她指向墙上那几个大字,“成为像沈家村村口写着的这样的人,也就是我们每一个沈家村人一直想成为的人。”
“他们在沈家村长大,自然是我们沈家村的人,无论以后他们去什么地方,到达哪里,这个村子、这所学校还有这六个字,都是他们的起点。”
村民们连连点头。
可不,他们生是沈家村的人,死……现在不能传播封建迷信,反正他们沈家村人就不能是孬种。
顾细正式开始流程,道:“升国旗,奏唱国歌。下面请国旗进场。”
六个孩子,三男三女,展开国旗,各自拉着国旗的一角,严肃地踏步进场。
所有人都不自觉严肃起来,挺直脊背。
顾细考虑过了,用巡逻队的效果肯定更好,可是学校终究是孩子们的地方。孩子们才是最值得,也是最适合扛起国旗的人。
最后,顾细找了几个孩子出来,让沈青松对他们进行了一天突击训练,这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看起来大家都觉得很认真啊。
顾细满意地点头。
学校的升旗台很简陋,可她却觉得这是世界上最诚心的升旗台之一。
升旗台是村民们各自从家中拿出来的木板做成的,这些木板是所有木板上最好的。
旗杆是沈青松带着村民们找到的最直的竹子,也寓意着节节高,老人们一遍一遍地打磨,上面已经被打磨得没有任何毛刺,摸上去光滑无比,可见是下了大力气。
红旗是沈青松特地找袁镇长拿的,就连拉绳,沈青松选的都是最好的。
每一样东西,都是他们能找到的最好的东西。
等几个孩子绑好红旗,顾细道:“唱国歌。”
在她唱出了第一句后,话音刚起来的时候,国旗就被几个孩子慢慢地拉了上去,徐徐上升。
与此同时,村民们也跟着她唱国歌。
很多村民以前都不会唱,可是没关系,顾细教了他们,就算现在学不会,也没关系,以后每一个星期都会有这么一天,总有一天,都能学会的。
国歌十分具有感染力,而且是越多人唱,感染力越好。
大家越唱越大声,有种莫名的情绪在胸腔激荡。
唱完最后一句话,国旗恰到好处地停留在最上方。
村民们很安静,整个村子都很安静,这种安静,不是毫无生气的安静,而是平和温宁的安静,好像躁动的心一下子被安抚一样。
顾细开声:“升旗仪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