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屋>其他类型>猎境者> 第六十三章磨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三章磨镜(1 / 2)

中国不仅认为聚水就是聚财,还讲究四水归一。

四水归一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风格,也就是说,四面八方的雨水汇聚下来都得流向中庭的位置。

而在任氏祠堂的中庭内,摆着一个巨大的铜缸,铜缸周围还有各种水道,铜缸里的水可以用来浇花,如果遭遇火灾还能用其中的水灭火。周围的水道就可以将水引入地下。

唐舍道:“任氏祠堂的屋檐都特别长,主要是利于排水,四川是多雨地区,屋檐伸出去越长,雨水就洒落得越远,避免落在墙壁上,久而久之破坏墙体。”

詹天涯点头道:“对,这和广东一代的建筑不一样,广东屋檐短,为的是避免遭遇台风的时候,屋檐被掀开。你看,屋檐下还有长廊,将周围的屋子全部连在一起,下雨时可以随意通行,不需要穿过中间的天井。”

贺晨雪翻看下一张照片的时候,发现是祠堂正大门的照片,上面牌匾上写着“任氏宗祠”四个瘦金体大字,门口两侧的四根柱子上,从右至左写着一首诗——

写月无芳桂,照日有花菱。不持光谢水,翻将影学冰。

严九思见状道:“七言绝句!”

贺晨雪慢慢抬眼看着严九思:“你是不是连小学都没毕业?你数数,每句有七个字吗?”

严九思无比尴尬,唐舍也不敢去看他,他知道现在严九思对自己抱着怨恨。

詹天涯道:“是骆宾王的《咏镜》。”

贺晨雪道:“奇怪了,为什么祠堂门口有这么一首诗呢?”

唐舍道:“《咏镜》的意思是,铜镜对着月亮,反射出来的光线中却找不到月宫桂芳的影子,对着太阳的时候呢,投影中却有花菱的图案,如果对镜子进行打磨,用这种镜子照人,还不如水面清晰,反而如冰面照人一样无比模糊。”

严九思落座,低头吃着饭,心里很是委屈,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在旁人跟前丢脸就算了,在自己喜欢的女人跟前丢脸,还被她嘲讽,无论哪个男人都受不了。

贺晨雪继续往后翻找着:“这里有一面铜镜,好精致呀,不像是一般的工艺品。”

唐舍道:“任家祖上就是磨镜的。”

贺晨雪道:“原来任家祖上是制作镜子的,难怪有那首诗。”

唐舍道:“不是制作镜子,而是磨镜。”

贺晨雪疑惑:“这不是一回事吗?”

詹天涯摇头:“在唐朝以前,制镜和磨镜的确是一个行业,但在唐朝晚期,宋朝初期,磨镜就变成了一个单独的行业,唐代诗人贾岛有首诗叫《黎阳寄姚合》里有写‘新诗不觉千回咏,古镜曾经几度磨’……”

詹天涯刚还没说完,贺晨雪又看向严九思道:“这才是七言绝句。”

贺晨雪这番话让严九思更加尴尬,唐舍瞪着贺晨雪,贺晨雪反而有些诧异,因为站在她的角度,她没有恶意。

詹天涯又道:“所以,从那首诗里可以看出,唐朝时期已经有磨镜这么一个行业,磨镜与制镜时的开光处理镜面是两回事,因为到唐朝,特别是晚唐时期,铜镜的铜质有了变化,不像早期的铜镜,不需要特别的处理,而需要不断对镜子进行上光处理,由此磨镜变成了一个新兴的行当,在异道十二地支中,有一个门派,就与早期的磨镜者有着直接的联系。”

贺晨雪道:“画尸匠?”

詹天涯道:“对,就是画尸匠。”

唐舍道:“这个我倒是第一次听说,以前师父也没有跟我细说关于画尸匠这一行的来历。”

詹天涯道:“你们嵍捕和画尸匠有个相同的地方,那就是都拜轩辕,画尸匠之所以拜轩辕是因为‘黄帝磨镜’的典故。”

唐舍道:“你是怀疑,任家也是异道中人?”

詹天涯摇头:“只是猜测,还没有达到怀疑的程度,而且你不觉得奇怪吗?任夕鹏的父母先后在祠堂里失踪,警察翻来覆去找了好多次都没有找到,原因是什么?”

贺晨雪看着照片:“这面铜镜这么小,就算可以通过镜子穿梭到另外一个世界,这尺寸撑死能钻过去一只猫吧?”

唐舍道:“詹先生,你能详细讲讲磨镜这一行具体的兴起吗?”

詹天涯道:“晚唐时期兴起磨镜这一行业之后,但并没有达到鼎盛时期,因为早期的铜镜一律采取的是‘范铸工艺’制作,宋代晚期,铜镜开始大面积普及,也没有那么多铜和锡给你制造镜子,所以制作的铜镜不再以精工铸造,以砂型代替了泥模,其中的锡含量大大降低,相反铅含量提高了,也就降低了成本,由‘范铸工艺’变成了‘砂型铸造’,也使得铜镜表面粗疏,色泽发黑,不过坚硬度倒是提高了,也经得起摔打,不过却需要定时磨镜上光,上光的时候还需要特定的材料,磨镜这一行当由此进入了鼎盛时期。”

贺晨雪道:“可是我记得我父亲说过,画尸匠最早是从斥候中分出来的呀?都是一些探子,专门查探地形,以及记录战场情况,是一群画师。”

詹天涯道:“那都是后来的事情了,一开始画尸匠就是磨镜师,有段时期,部分穷凶极恶的犯人在被斩首之后,因为迷信的关系,担心死后报复,便请画师将其死后的模样画下,通俗点说,就是将其魂魄封入画中,可画师不能直接看着尸体作画,只能趁着午时,以铜镜映照其尸体后,按照镜中的模样绘制。”

唐舍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