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留顾瑾之和朱仲钧在坤宁宫说了半日的话。
朱仲钧“恢复”之后,曾经在坤宁宫住过四五日,太后已经能接受这样的他。
她知道朱仲钧是怎么变傻的。
那时他跟着太子去骑马,从马上摔了下来。
可太后半句都没有提当年之事。
她没问朱仲钧记得不记得当年。
她只是告诉朱仲钧,皇帝很疼他,太后也很疼他,让他以后要忠君上进,为皇帝分忧。
“你只有皇上这么一个亲哥哥。”太后拉着朱仲钧的手,语重心长道,“等母后百年,就是你们兄弟俩相依为命。你要记住母后这话。”
她是担心,万一当年朱仲钧傻了,真的是皇帝害的,兄弟俩反目,所以用话来压制仲钧想复仇的心。
太后只有两个儿子,这是她全部的依靠和寄托。
“是,母后放心。”朱仲钧道。
太后点点头。
而后,她又拉了顾瑾之的手,让她好好照顾朱仲钧:“……这些日子不用再进宫来。哀家知道有你照顾仲钧,就放心了。”
顾瑾之道是。
太后怕留他们时间太长,皇帝的不悦又添了一层。
她又叮嘱了几句,最终仍怕顾瑾之不开心,将自己手上的一只绿翡翠戒指送给了顾瑾之。
那只戒指,是太后常年戴的。
顾瑾之戴着有点松。
她知道这只戒指,内外命妇大部分都是见过的。乃是太后心爱之物。送给了顾瑾之,代表着太后对顾瑾之的赞许。
她高兴接下了。
“有点松。”太后亲自替她戴上,笑着道,“留着以后戴吧。这是仲钧三岁的时候,在先皇面前背了论语里的‘雍也’,一共三十章,他背的流利,先皇大喜,说仲钧天生而聪敏,是哀家的功劳。赏了好些东西。这个翡翠戒指。哀家最喜欢,就带了这么十几年……”
顾瑾之就忙推辞。
“君子不夺人所爱。”顾瑾之笑道,“太后娘娘的美意,小七心领了。这戒指意义不同寻常。小七不敢收。”
太后硬是塞到了她手里。道:“就是不同寻常。才赏了小七的。若是平常东西,怎么配得上小七?”
这是高度赞扬了顾瑾之这次的功劳。
顾瑾之又道了谢。
而后,她和朱仲钧从宫里告辞。
成姑姑亲自送他们俩。
送走了顾瑾之和顾瑾之。成姑姑依旧回了坤宁宫。
在路上,她偶遇了来请安的张淑妃。
太后娘娘之前很器重张淑妃,想培养她来制衡谭贵妃,成姑姑是知道。可后来,张淑妃似乎觉得太后娘娘太过于清静无为,虽然皇帝孝顺,太后却不作为,太后的话也没什么用,她就不再依靠太后,反而和谭贵妃狼狈为奸。
她想自力更生去争。
这几年,她行事,越来越叫太后不满意了。
成姑姑是太后的心腹。
她对每个人的态度,都是暗示太后的意思。
宫里的人喜欢揣测太后的心意,自从上次和皇帝交谈过皇后的人选,知道皇帝不再中意张淑妃,太后也不介意让人知道,她亿不太满意张淑妃了。
所以,看到张淑妃,成姑姑第一次有点冷淡。
“……天气渐热,不知太后娘娘凤体安好?”张淑妃笑盈盈问成姑姑。
成姑姑平常对这些妃嫔们就很疏离,跟谁相处都是独善其身,不卷入是非,所以她态度的改变,只是她自己心里明白,表面上是不太明显的。
张淑妃心里有点警惕,想了想,又没有太在意,以为是自己多心了。
成姑姑不冷不热:“娘娘凤体祥和,淑妃费心了。”
张淑妃依旧在笑,亲切和她寒暄:“那就好,臣妾也安心了。”
问完了太后娘娘,她又问了问大公主。
大公主和二公主几年前被太后接到了身边养,至今仍在坤宁宫的偏殿。
相处的时间很长,太后非常疼爱那两个孙女。年纪越大,两位公主越来越懂事,太后就越舍不得她们搬回各自的宫殿。
张淑妃就是大公主的生母。
“大公主也好。”成姑姑道。
两人慢慢往坤宁宫走,成姑姑并不主动说什么,张淑妃没话找话,和成姑姑套近乎。
“……方才是送哪位夫人出宫,宁夫人吗?”张淑妃又问。
成姑姑不太想回答这个问题,就道:“太后娘娘还等着奴婢办差,娘娘,奴婢先行一步。”
就快步回了坤宁宫。
张淑妃愣了愣。
她终于肯定,方才感觉成姑姑有点冷淡,不是她的错觉。
她的脚步虚浮了下。
张淑妃慢一步才到。
太后表面上总是慈祥和蔼。她对每个妃子的态度都是一样的,所以宫里人无法从她的态度来分辨出她喜欢谁、不喜欢谁。
像方才,成姑姑对张淑妃的冷漠,张淑妃就知道太后可能不喜欢她。
她心里有点发憷,仍是笑着和太后寒暄。
说了半日的话,张淑妃说要去偏殿看看大公主:“听说大公主开始念书了,臣妾好久没来瞧瞧她。”
太后娘娘笑着对成姑姑道:“去把大公主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