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在中原一带造反的时候,窦建德也在山东一带造反。
这个窦建德,出身贫寒,是个农民家庭,按照这样的出身,在太平年代的话,一辈子在农村耕种,也就这样过一辈子了。
但窦建德身处乱世,这就给了他机会了。
一个人,想要大伙追随他,要不,他要有钱,要不,他要有权,如果两者都没有,那就要有威望。
窦建德的前两者是没希望了,所以,他只有去做建立威望的事。
他很年轻时,就把诺言看得很重,做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另外,也做一个仗义疏财的人。
有一次,他有个同乡死了父母,家境贫寒,无力安葬。
窦建德当时正在耕田,听到后,叹了一声气,立即放下农活,送去办理丧事所需要的全部财物。
这是个了不起的行为!
窦建德本身就是个农民,操办丧事,就算不用倾家荡产,也要让他损失惨重,但是,他仍然坚持这样去做!
他这样的做法,失去的是钱财,得到的是乡亲们的称赞。
所以,当他的父亲去世时,送葬的就达到了一千多人。而凡是送礼的,窦建德一概辞谢而不接受。
这样一来,窦建德成了远近闻名有威望的人了。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朝廷招兵征讨高句丽,郡里挑选勇敢优异的人当小帅。
窦建德被选为二百人长,但是,没什么用,因为攻打高句丽,死人无数,自己这个二百人长,和二百五差不多,指不定哪天就挂了!
这时,有一个人来投奔他,使得他下定决心去造反了。
这个人就是孙安祖。
隋炀帝下令在山东征兵,县里看上孙安祖骁勇,也把他选进了队伍。
孙安祖以家庭贫穷为理由,不愿入伍,并向漳南县令当面申说。
县令大发脾气,狠狠打了他一顿。
孙安祖岂是好惹的?他杀死县令,然后逃跑去投奔窦建德。
窦建德收留了他。
不久,山东大闹饥荒。
窦建德对孙安祖说:“文帝在位时,天下富裕兴旺,派出百万人马征讨辽东,尚且被高句丽打败。今年发生水灾,百姓贫困,但皇上不体恤民情,要亲自到辽东督战,加上往年西征,损伤的元气还没有恢复,百姓疲劳困乏,连年征战,长年在外的人不能回家,如今又要出兵,容易酿成动乱。男子汉大丈夫只要不死,就该建功立业,怎能去当仓皇逃跑的俘虏啊。我熟悉高鸡泊面积辽阔方圆几百里,湖沼上的蒲草又密又深,可以到那里去隐藏起来,找机会出来抢劫,足够生活、积蓄,拉起人马以后,等待时局动荡,必然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孙安祖赞同他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