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职等参见李将军!”
“下官等拜见李卫尉。”
1630年3月,在经过反复磋商、协调、筹备后,大明朝廷机构调整总算是弄出了一个大概样子来。而新建的兵役总局第一任局长李世忠,也终于走马上任了。
这位李成梁的长孙,三十二岁的时候出任朱由栋的侍卫长,如今二十六年过去了,他也成了将近六十岁的老人。
看着这位头发花白,但精神依然矍铄,肩膀上两颗将星闪耀的老人。下面的官员们,武人出身的还好,这文官出身的,心里都有些本能的不爽。
哼,这李世忠身为将门之子,近二十六年来,要么担任今上的侍卫,要么就是在军校做校长。可以说,从未上过真正的战场做过指挥官。据说皇上曾经说过,世忠做事勤勉、精细,但不适合亲临战阵。哎,看起来,就是个废物啊。
而现在,就是这样的废物,尤其是一个出身武人的废物,居然爬到我们头上来了!
可是呢,现在这状况还不得不忍啊:机构大调整后,若是不能在这个官员职数急剧扩张的时候保证一官半职,那估计以后这辈子就没有什么机会了。
所以,文官们虽然心里不满,但拍上司马屁的惯性发作,还是事先聚集在一起商量怎么称呼这位局长。
明代流行复古,官场上喜欢用周、汉的官职来称呼本朝的官员。在明代的文官们看来,直接叫人家尚书、局长,是非常粗鲁没有文化的表现。
可是现在问题来了,以前大明只有六部,刚好对应周朝的六官。但是现在大明十几个部了,怎么个称呼法呢?最后大家反复商量后,走通了房壮丽的门路,调到兵役总局的袁崇焕提议:兵部没有了,国防部还在,我们不能把‘司马’的尊号上在李局长头上。干脆就叫卫尉吧?九卿之一,又贴合了李局长以前最值得炫耀的履历:贴身保护今上十多年啊。
所以,这才有了大家第一天上班,文官们这边就整齐划一的称呼李世忠为卫尉的场面。
“呵呵呵,大家都坐。”
坐上主位后,李世忠清了清嗓子:“各位,咱们这个局呢,是新成立的部门。不过这职责嘛,其实都不新鲜。征兵、安置退役军人、维护军人的合法权益,主要就是这三点。
不过,这事情虽然说起来简单,但真要做好了,意义绝对重大。诸位,特别是局里饱读诗书的进士同僚们,你们理应知道,我华夏数千年来,这三项工作做的好的朝代,都是我华夏最为强大的时代!
所以,我们的工作,意义非常重大!”
“将军见教得是!”
看着下面的属官里,出身行伍,挂着军衔的整齐划一的捧哏,而文官这边则低头不语。李世忠也感到头疼:征兵还好说,后面这两项,少不得和朝廷其他部门打交道,本局没有文官是做不下来这些事情的。可是这文武混杂在一起,真的难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