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屋>历史军事>我为祖国做状元[快穿]> 我为祖国做状元[快穿] 第3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我为祖国做状元[快穿] 第39节(2 / 2)

两老住在正房,给方逐溪和向末一家留着的东厢,长子嘛。方云期还没结婚呢,自己住在西厢里。

到家的时候,老两口都在呢,闹闹跟他爷爷奶奶已经很熟的,每年都要一起住几个月的嘛。一个蹦高就窜到他爷爷身上去了,抱着方爸的脖子不撒手。跟多久没见了似的。实际上就是这个暑假,没让过去。之前向末还以为是特殊时期,方爸方妈加着小心,才没让孩子过去呢。现在看是人家工作调动了。

双胞胎头一回见爷爷奶奶,到是不眼生,笑着可灿烂呢,爸妈让叫人就叫人,小忙忙还可会哄人,甭管是爷爷抱,还是奶奶抱,上去就亲人家脸,一口一个忙忙太喜欢爷爷奶奶了,把俩人哄着笑得不行。明知道这是哄人呢,他们也爱听。

这俩从出生,向末两口子在农场已经站稳脚跟了,家里又总是人来人往的,他们早都习惯了见人。会走之后,姥姥带着他们在场区溜达,谁见了都会逗一逗他们,不看向末两口子的面,本身龙凤胎也不多见,长得又精神,向末又是带着后世的眼光给他们做的背带裤,看着就可爱,招人疼。见得人多,就不怕生人,嘴皮子也早练出来了。

方爸方妈看上去并不是很忙,向末他们刚回来,也没有细聊。只让他们收拾一下,先休息,歇过来再说。

“你说,爸妈会同意我考大学吗?”俩小的让老人留在正房了,闹闹得瞿麦都跟方云期住在西厢,东厢就剩下两口子。

方逐溪听向末这么问,就笑,“那你放心,他们呀,不但会同意你考,还会建议你考青北。你信不信?”

嗯?

向末之前的目标是中原农大,一是想着回中原省,能照看老人,又是老家,孩子也有人帮着看,做什么也方便。二呢,也是想系统的学一学农业知识,只有实践没有理论支撑,总觉得还是有不足。

“你是单纯的想学知识。他们是考虑你的未来。考青北最大的好处,不只是有最好的师资,能学到最先进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人脉。这时候能考上最好的大学的,是真真正正的天之骄子,以后各行各业的顶梁柱,这个同学的人脉是相当厉害的。”方逐溪是亲儿子,对父母了解得显然更多。

方爸的经历就是最好的例子,他留学的时候,就没有同学和同乡吗?有的。他又在各国旅行过,那个时间点,回国的,跟早期都参军打仗的还不一样,一搬都是学术大拿。他进机械厂,为啥他的工作别人做不了?跟他的留学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跟那些人,能说上话。

人以群分,有时候真是得看你身边的人都是谁的。

向末就听明白意思了,“那这么说,也会同意你读研了?”

方逐溪点头,“不只会同意,还会让我转读机械专业。”

这又是为啥的?

“国家要建设,医生能做的工作就有限了。很快就要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候,工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非常吃香的。”

“现在就能看那么远?”向末没办法想像,现在连大会都还没开呢,开革开放也没开始,政治环境也没有太大的改善,上面的意见也还不统一,批这个批那个的,还都在搞这些,从哪看出来在搞建设的?

“你呀!好好搞你的事业吧,想不明白的,就别废那个脑子了。”他是当过领导的,级别也不低,可是跟现在方爸方妈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了,但是有那个基础,他能看到的就更多。

他们是因为知道后面的历史,才知道谁是最终的赢家,可在方家老两口这里,人家就是审时度势了。为啥在这个时候,能这么干脆的就来京城了?再看看他俩任职的部门,哪一个不是在关键时刻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地方?方爸从机械厂,一步跳到教育部门,这是多大的跨度,是什么眼界?再想想梅老爷子,他干过的那些事儿,抗日的时候,人家在山上,都是当土匪,人家连劫富济贫的事儿都不干。干啥呢?专门劫二鬼子,那些人有钱啊,还坏。利国利民又利己。鬼子找跑了,人家就下山,一转身成有钱的老好人了,结交的还都是三教九流,窝在郊县的农村里,就是不跟当局打交道,还亲自送闺女上了战场。建国之后,人家跟着闺女归隐田园,大隐隐于市了,天天小酒喝着,小日子过着,不知道多自在。然后大风起了,家里就稳稳当当的,没受到多少牵连。可这刚看到点曙光,人家当机立断的就让闺女两口子进京了。难道以前就没有找过吗?怎么可能呢!就是方家,中原省是什么地方?生意做那么大,能跟当局关系差得了?那人脉能少?但人家就是保全了。

水深着呢!真正的高人,是方家和梅家的两个老爷子。特别是梅家的老爷子,天天在小酒馆里听着客人天南海北的侃,对时事的把握,相当精准了。

方爸方妈的火侯还要差上一些。

不过也够了。

这不是,一根筋只会做事的向末,就没弄明白人家是什么看出来大势的吗?

这么一想,唉,没有他的话,向末可怎么办呀?要是哪次任务,没给她身份上开挂,让她一穷二白的开局,不得让人卖了还要帮人家数钱啊?

这愁人劲儿的。看来还是得他跟着。

向末哪知道方逐溪脑子里算计得那些呢?还把她看得扁扁的,快要不能自理了。特别听话的,人家不让她想了,她就真不想了,翻身往人怀里一滚,伸手把人家腰一抱,找到最喜欢的位置,美滋滋的睡觉了。

就是这么心大。

“妈,您这可是够清闲的?”转天,方爸去上班了,中午回来收拾行李,说是要去下面亲自请人去,拿着行李箱就出差了。方妈在家里坐得可稳呢,就没上班,就跟向末一起给孩子捣鼓吃的。方云期也上班去了,方逐溪带着瞿麦和孩子们一起去逛京城熟悉环境去了。就剩下婆媳俩,在家里调饺子馅,准备包饺子,家里的供应不算多,好在季节好,菜还多,带着粮本,差点没把向末挤死,才在副食商店买到了一捆芹菜和一条儿五花肉。

方妈可淡定呢,手上不停,“不忙。该清闲的时候得清闲。我现在身体不好,先养好身体才能工作。”

呃……

昨儿看您抱孙子那个利落劲儿,喧喧都四十斤了,你抱着跟玩儿似的,真没看出来身体哪不好了……

算了,方逐溪让她想不明白的就别想,那就当是身体不好吧。

八月份,科教大会开始。方爸参会,回来就让方逐溪与向末好好复习,准备考试。

向末到了京城之后,发面只靠着老两口和方云期的供应,家里吃喝用度也是紧巴巴,就给向大哥发了电报。向大哥和向二哥一起过来了一趟,借了农场的货车,足足给拉了一车的米面油和菜,都知道向末家是东北农村的,一看车上的菜也都是东北最爱种的菜,周围的邻居看面了也没觉得有啥意外的,还有显然跟方爸方妈是老相识的,直接上门讨要,说要打土豪,见者有份,让方老板接济。那能咋办,分呗。大半车的菜都跟附近的几家分了,只米面油全都留在了家里。方爸方妈中间拿出过一点,也不知道送到哪了。

向大哥也不是只送吃的,他来也是要问问方妈,他们那生意要怎么办?这些年,来回的运粮,都能了一条固定的商路了,从龙府县城到中原省城的郊县,一路上,运粮运菜运酒,多少人绑在这一条道上呢!如今方妈进城,那这以后,生意还要不要继续,怎么继续,得有个章程吧?还有政策要是有变化,是个什么风向,他也得打听打听啊。

方妈方爸来京,方家二叔带着方家老爷子老太太回省城了,方三叔留在老家。方二叔回来就接手了小酒馆,梅老爷子没跟着进京,都是八十来岁的老人了,后院能住来,也没什么不方便的。酒厂是梅家的老人儿管着呢,也差不了事儿。

如今供应这么紧俏,吃用都得抢,买个菜还得看运气,买到啥算啥。

“先这么着吧,不急着撤。等稳定下来再说。”方妈是跟的这个话。

“姥爷也是这是这么说的,我估摸着您也得这么说。”向大哥就笑,他跟着向末叫,也管梅老爷子叫姥爷。

那就这样儿呗,先跑着。

私下里,向大哥跟妹子聊天,还问向末呢,“你俩这进了京城了,就这么干等着呀?一分钱不挣,吃老本能吃到啥时候去?没给你们安排工作?”头还冲着正房的方向点了一下,示意方爸方妈没给他们两口子安排工作?

“这不是还在开大会呢吗?听说可能要恢复高考,我俩正复习呢,不急着工作。”

“嘛玩意儿?上学?你俩都多大了?还上学呢?”

“多大了还不能上学啊?那大学毕业分配的工作跟初中毕业分配的工作,能一样吗?”

“那到也是。”向大哥一想也对,又沉默了一会儿,“行,那我就再供着你俩把大学念下来。”

向末笑得不行,还真不拒绝,“行啊,那哥你这可就不是供着我跟你妹夫俩人了,还有你大外甥呢。俩小的就不用了,等他们上学的时候,我要是考上了,也该毕业了。”

向大哥就很无语,这也就是亲妹子,你说说这理直气壮的劲儿,三十来岁,孩子都十来岁了,说让哥哥养脸不红气不喘的,“闹了半天,还不知道能不能考上呢?那你先考上再说吧……”

切,小瞧人。身边有大学霸辅导呢,咋就考不上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