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男配的自我修养快穿

关灯
护眼
砸场子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虽然两人将医院的地址都隔空选好了, 但一切的前提是,青霉素成功做出来, 目前看来, 还有最后一步没走,不是掉以轻心的时候,两人还需继续努力。

临近年关, 街上到处张灯结彩, 和乐融融,春节对国人的特殊意义不言而喻, 家家户户走出家门, 开始置办年货, 十里铺不少相熟之人置办年货时, 特意给小诊所准备一份。

东西不多, 就是个心意, 这家一把菜,那家一碗豆子两尺布,来了也不多说, 放下东西就走, 积少成多, 近日刘阿婆为了整理这些东西, 每日就要单独劈出来两个小时。

为此药童和刘阿婆跟着沾了不少光, 两人今年的年货算是有着落了。

尤其是刘阿婆, 她的的家人还没找到, 单身独居老太太,在从在小诊所工作后,将住的房子租在柳树胡同。

现在的柳树胡同, 经过上次痢疾之后的整顿, 整体环境好了太多,加上刘阿婆是小诊所的人,在柳树胡同人心目中有特殊的意义,大家都对她十分照顾,刘阿婆在柳树胡同住的很开心。

刘阿婆瞧着时砚分给她的年货,哭笑不得:“闻大夫,这东西大多都是这条街的街坊们送的,布料还好说,但是这吃食什么的,那是一家一个做法儿,万一我拿回去,被旁人看到是他家送给您的年货,那可就真热闹咯!”

时砚倒是没想这么多:“我拿回家也吃不了,最后还是要送人的。”

单凭刘阿婆和药童,两人不可能内部将这些年货全部给消化了。

于是时砚和温时临每日下班回家,家里司机都要先下车往后备箱塞进去好几袋年货,看的周围店铺唏嘘不已,羡慕的眼睛都红了。

不过谁让人小诊所的两位小大夫称得上是整个十里铺的恩人呢?大家只能心里酸一酸,见了面,还是客客气气笑脸相迎,否则这生意怕是都难在十里铺立足咯。

当然时砚他们是不知道这些人的小心思的,就算知道了也不在意,他们的目的,从来就不在这些人身上。

不过不得不承认,这些年货歪打正着,做了不少好事。

温时临一个在外租房,单身独居男子,还是一个很宅,将所有下班时间都用在读书学习上,丝毫不考虑和周围邻居搞好关系的男人,竟然因为这些年货吃不了,不得不分给邻居们,导致他最近在街坊四邻里名声好的出奇。

好到不少闲的发慌的老太太已经热情的要给温时临介绍女朋友。

温时临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吃人的嘴短。”

当然这招在闻家同样有用,时砚将东西带回家给家里的老人,亲戚朋友多多少少都分了些,并且言明是十里铺的街坊邻居送的,大家接受起来都很开心。

这些年货在闻家的亲戚里面,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种百姓自发送来,带着感恩心意的年货,在闻家这边儿,有点类似于古代百姓送给官员的万民伞。

都是能让人沾喜气的东西。

就在这种热闹的氛围中,逐渐走向了年尾。

小诊所往外派发了几个月的宝塔糖,从一开始的柳树胡同到整个十里铺,之后扩展到全海城买不起药的人家,连续几个月,时砚凭借宝塔糖,给宋克己和竹容那边运送了大量物资。

用闻时薇的话说:“海城周边山上的地皮被人趴下一层,全都进了你们小诊所。”

这话闻父闻母也十分赞成。

时砚非常认真的纠正:“是进了宋克己和竹容的腰包,外面的事情和我没关系,我就是一小大夫,只想在海城推广一下宝塔糖而已。”

闻父隔空用手指点了一下儿子脑袋,笑而不语,他觉得儿子虽然还小,但做事已经有滴水不漏的样子,这样的时砚,让闻父有一种后继有人的欣慰感。

尤其让闻父满意的一点,是时砚弄出来的宝塔糖,单从每日门前堆积如山,只能用大卡车拉走的山货就能看出,那东西有多广阔的市场,是个人就知道,那里面有多大的利润空间。

利益使人失去理智,私下里不是没有大药房,老字号药店买回去想办法破解方子,但至今为止,无一人成功。

有蛔虫问题,还不是要老老实实的去小诊所买宝塔糖?

闻父对这一切心知肚明,私底下聚会时,因为儿子在事业上的成功,没少低调的在朋友间炫耀,偏旁人说不出反驳的话,只能内心又酸又妒的听着,内心盘算回家将不听话的儿子揍一顿出出气。

别人看不惯又干不掉的样子,让闻父虚荣心爆棚。

时砚瞧着闻父样子,将装无辜进行到底:“用我的良心发誓,我说的是实话。”

闻父想说自家这个儿子表面看着白嫩嫩的,内里黑的很,一看就是他们老闻家的种,有没有良心这种东西还很难说,但碍于闻母和女儿在旁边瞧着,闻父只能做出一副信任儿子的样子:“是,爸爸也用良心起誓,相信阿砚你说的一切。”

闻母看看父子二人和谐相处的场面,生出一种此生足矣的感慨。

但时砚说的也不算假话,他的初衷就是推广宝塔糖,经过这几个月时间,最近半月送来的山货大量缩减,不到全盛时期的三分之一,时砚估摸着已经差不多了。

因此亲自写了通知,贴在诊所门口,告诉众人,用山货置换宝塔糖的事情彻底结束,往后有需要可以直接上小诊所购买。

因此,宋克己和竹容那边的供应,从今天起算是彻底断了,两人分别欠时砚一个人情。

看着娃娃脸亲自带人将最后一车山货押送走,时砚满意的伸个懒腰,望向一旁盯着盆栽发呆的温时临:“还在想那件事?”

温时临如实点头。

这件事,还要从三天前,时砚和温时临终于将青霉素成功制出来说起。

本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虽然整个海城,也就两个当事人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也只有两个当事人互相庆祝,不能与旁人分享那一刻内心的喜悦。

但终归是放下了一桩心事,值得喝一杯。

于是两人决定提前下班,去外面吃一顿,喝一杯,放松之余,也是犒劳自己。

正在两人美滋滋毫无心理压力,轻松吃饭碰杯的时候,消失了很多天的刘仁,突然出现在两人面前,温时临还吓了一跳。

时砚大大方方向刘仁介绍了温时临的身份,让刘仁明白温时临在他这里,关于这件事,是没有秘密的。

温时临这才将时砚口中大腹便便的笑面虎与眼前之人对上号。

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温时临不多话,认真吃饭,做一个合格的工具人,将发挥的空间留给表弟。

刘仁也不扭捏,想来是对温时临的身份十分了解,因此直言道:“闻大夫你给我的东西我送回去让人试验过了,效果非常好。

我们是有意愿与您合作的,但您提的要求恕我们实在无法满足,且这件事我一个人做不了主,需要请示过上面人才能给您答复。”

时砚咽下嘴里的一口糖醋小排,食指屈起,敲敲桌子:“直接说重点,照你这样的说法,等你说完,黄花菜都凉了。”

刘仁好脾气的笑笑,也不恼怒,直言道:“闻大夫,还请您谅解一二,我只是一个替人跑腿的,很多事情要请示上面的人。

对于您提出的要求,上面的人说了,安城本来就有医院,可以安排您和温医生过去工作,副院长的职位可以为您争取,其余的,实在是条件有限,不好实现。”

温时临本来是打定主意做一个安静吃饭的工具人,闻言忍不住抬头,一脸不可置信的问刘仁:“你觉得海城闻家大少爷,加上我温家大公子,在哪儿不能做个院长?

也就是懒得折腾,才开间小诊所度日,要真想当院长,自己建一座医院难道不香吗?

还千里迢迢带着身家倒贴你们,给你们打工当个没什么话语权的副院长,看不起谁呢?

说这话的人,脑子没毛病吧?”

刘仁脸色有些尴尬,但他们也是有苦衷的:“温医生您别生气听我说,虽然我个人是相信您二位的能力,但旁人不曾亲眼所见,单凭我一己之言,旁人很难相信那般复杂的研究,是出自您二位之手。

且那药,说到底,还是半成品。”

当然,这都不是最主要的,关键问题是,组织上十分不理解这两位一心要扎根安城的动机。

正如温时临所说,海城闻家和温家的大少爷,金尊玉贵,奴仆环绕,要什么有什么,为何要跑到安城去受苦?

安城的大环境远远比不上海城,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目前的局势还不明朗,扎根在安城,就相当于是明目张胆的投靠了红党,一旦发生战乱,最后的胜者会是谁,谁都没有把握。

这可不是聪明人的做法。

因此安城那边才会让刘仁来试探时砚的目的。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