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开封府坐牢

关灯
护眼
第 75 章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崔桃诧异不已, 没料到这查案子,结果竟然查出被害人跟查案人有亲戚关系了。

崔桃马上询问了解情况, 原来韩琦怀疑这女干尸为他的生母姊妹胡连枝, 其在蔡家姊妹排行最末,如今其年纪才二十四岁。

“那是如何确认那干尸便是你小姨母?”崔桃不解地问。

“方厨娘认得那双绣花鞋和钿花。”

韩琦告知崔桃,他生母和小姨母皆出身不好, 不过受他大嫂帮忙张罗, 他小姨母于十九岁时嫁给陈留县尉李朝乐,续弦为妻。他进京科考时, 与小姨母走动过几次, 后来就不走动了。

方厨娘与韩琦生母胡氏本就是好姐妹, 俩人当年一起在韩家府中做家仆伺候人, 后来胡氏才跟韩琦父亲结了姻缘, 胡氏在身份上虽有了变化, 但二人的关系一直要好。胡氏照顾幼妹胡连枝,方厨娘也跟着一同照顾,之后有了韩琦, 俩人也是一同照料韩琦。再后来韩琦科考, 在京为官, 胡氏身子不便, 便委托方厨娘跟随韩琦进京。

方厨娘陪着韩琦在京这几年, 常跟胡连枝有来往, 因有一日见胡连枝雨天来时湿透了鞋。她便求了韩琦, 要了好料子,亲手给胡连枝做了两双绣花鞋,特意刷过桐油, 便于她下雨天穿。

韩琦为官之后, 对于方厨娘和小姨母的来往,也只限于用耳朵听听,没有再跟她见面往来。年节该送的礼,倒是从没有少过。

去年二月,胡连枝的婆母去世,其丈夫李朝乐请辞在家丁忧。后胡连枝托人捎信给方厨娘,说她要去大佛寺斋戒祈福,为婆母守孝两年,更要诚心在佛祖跟前忏悔她以前犯下的错。信送来的时候说是人都已经出发了,方厨娘也便不好再多问了。

半个时辰前,韩琦折返回开封府寻崔桃,得知她遇刺后人已经去了谏议府,韩琦便留下来开封府查看年前的报失踪案卷,顺便想以绣花鞋和钿花作比对,查看是否有符合失踪者当时衣着的情况。

方厨娘今日本打算要送崔桃一坛子腌酸梅,结果因为突然案发,没来得及送。这会儿方厨娘闲来无事,就把东西带来了,喊张昌带她进了开封府。碰巧看见着张昌拿着绣花鞋和钿花来,方厨娘大惊,得知此为女干尸身上物什,更是惊得摔了坛子。

崔桃恍然明白了,怪不得她刚回开封府的时候,闻到一股子酸梅味儿,原以为是自己又贪嘴馋了的错觉,没想到真是一坛子腌酸梅给打翻了。

“这钿花为我小姨母的嫁妆,是一枚金步摇上的。在她出嫁前,姐姐特意张罗此物给了小姨母,不算是稀罕物,却也是独一份的东西。方厨娘都见过,便能一眼就认出。”

韩琦告诉崔桃,他随即就派人去陈留李家询问情况。李家人起初支支吾吾,声称胡连枝应该还在大佛寺礼佛。细问之下,李家才承认,他们在半年前才发现胡连枝早在三月前就不在大佛寺了,他们便四处找人了,却一直没找到。

他们之所以没有通知韩琦这边,一是怕已经做了大官的韩琦追责他们,二是总怀着人能找回的希望,不想宣扬出去白闹腾一场。

鞋子和钿花有两处一致,失踪时间也符合女干尸的被害时间,这女干尸的确像是韩琦的小姨母胡连枝。

崔桃观察到韩琦的脸色愈加沉冷,多少能理解他的感受。

当初韩琦来京参加考科举考试的时候,他还跟其小姨母胡连枝有所来往,但之后却就不怎么来往了,想来这其中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或矛盾,致使俩人不往来,才只剩下方厨娘跟胡连枝走动。这断了来往的亲人突然去世,而且在他知道消息的时候,人已经去世一年了,的确是个刺激。

崔桃握住韩琦的手,安慰他节哀。

韩琦低眸默了会儿,方抬眼问崔桃,“便不好奇我不与她来往的缘故?”

“六郎是内敛守礼之人,若不来往,想来其中的原因也不在你 。”若为逝者的错误,崔桃又怎能在这种时候去追问,毕竟韩琦现在还处在适应去接受亲人逝去的情绪中。

“你倒是聪慧,既如此聪慧,竟不知在遇险时,暗暗知会我。”韩琦低声叹道,气息里夹杂着些许无奈。

崔桃愣了下,本以为韩琦只在为他小姨母的事情才冷脸伤感,原来她独自选择遇刺、跑去谏议府查案,他是计较的,那这两件事合一起肯定令他更难受了。

“是我不好。”崔桃低头乖乖认错,委屈地抠着韩琦的手指,“给个机会呗,我下次注意。”

“有选择的时候,就别将自己置身险境,你这次是运气好。”

她说她是为了引贼出来,才会让他提前离开。实则以他们彼此间的默契,她完全可以暗示给他,让他暂时离开,等人现身之后,他们一起应对。她却选择只身犯险,直接打发走了他。

这的确不是什么让韩琦觉得好受的情况。因他心悦的女子,在与他同行时遇到危险,却并不想依靠他。

但韩琦知道崔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她一个人拼惯了,过去的每一桩经历都在告诉她,她只能靠自己一个人,依靠不了别人。所以对于崔桃的做法,韩琦更多的感受其实还是心疼。

“知道啦。”崔桃轻声乖巧地应承。

“我与小姨母之间的事,说来话长了。”

韩琦告诉崔桃,胡连枝在续弦给陈留县尉李朝乐的时候,李朝乐已有三十四岁,有三儿四女。他来京科考的时候,李朝乐的大女儿刚好年十六,正是议亲的时候。

韩琦有进士之才,这是所有熟识韩琦文采之人都了解的情况。所以他那次参加春闱,必定会高中的,不确定的只是名次而已。年轻的进士不多,可榜下捉婿的数量有限,很多都会在榜前找有潜力能高中的,提前抢人议定好亲事。

韩琦第一次上门拜访胡连枝的时候,便被李家人相中了。胡连枝也听着李家人的撺掇,竭力安排韩琦跟李大娘见面,想安排韩琦和李大娘的亲事。韩琦心不在此,便直接拒绝。

他的婚姻大事可以由母亲和兄长做主,单论李家的背景情况,他韩家大哥那边也断然不会同意。所以不论从韩琦自己的意愿,还是家里的,都不可能。

李家人似乎也明白这个情况,但并不甘心。胡连枝在韩琦三度上门探望的时候,竟然使了手打算让韩琦跟李大娘单独相处,有算计韩琦玷污李大娘名节而不得不娶她之嫌。

韩琦提早察觉到异状,率先离开,破了这些人的算计,自此之后自然是不愿再上门李家与胡连枝走动了。

胡连枝倒是过来哭哭啼啼地道歉过,说她一时鬼迷了心窍,听凭李家人游说,竟傻乎乎觉得那样亲上作亲也挺好。

到底是自己的小姨母,韩琦总不能因此便送她去见官或如何。事情虽然算过去了,但疙瘩始终在那,此后与胡连枝之间的亲戚走动,都是由方厨娘代韩琦来完成。

尽管之后的两年,方厨娘没少在韩琦面前为胡连枝解释。韩琦还是没有恢复跟胡连枝之间的往来,因为李大娘虽然订亲出嫁了,李家还有二娘、三娘适龄。韩琦觉得李家那些人,不是省油的灯。而他姨母胡连枝又是个心软糊涂之人,向来拎不清。

“他们都知道你的意思了,你这么大的官摆在这,他们还真敢把你当肥肉再啃一次,不顾后果?”崔桃惊讶问。

韩琦轻笑一声,“等你见了李家那些人,大概就清楚了。”

今日太晚,李家那边只能等明日再行调查。

但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挺让人想不通的。

大佛寺确实远近闻名,香火鼎盛,不乏有很多信众虔诚地去那里礼佛。

韩琦的小姨母年纪轻轻,居然为了给婆母守孝,主动要去大佛寺住上两年,未免时间太久了。亲生儿子李朝乐都没做到如此,她做儿媳的为何做到这种程度?

而且李家人竟然也同意她去,主母打算两年不在家他们不拦着,失踪那么久了竟然还想瞒着韩琦,若说这里头没猫腻,谁信?过于反常,也过于奇怪。

韩琦细问了崔桃遇刺情况。听说她与春丽交手后,遇到了一名戴着黑帽披风的黑衣人。

“苏玉婉和崔十娘的死,便蹊跷。如今又冒出个春丽,突然被一个人救走,也蹊跷。”

韩琦接着告诉崔桃,刑部和兵部已经在随州剿灭了地藏阁的总舵,据说收获颇丰。

“此次围剿开封府这边由王判官负责,兵部出主力,秘密行动,无关人等都要隐瞒消息。”

韩琦又告诉崔桃,他们安平处理案子的时候,京城这边就有谣传,说朝廷彻底剿灭了地藏阁总舵,有不少百姓放鞭炮庆祝,因此假消息宣扬得更加厉害。开封府辟谣反遭被骂无能,在朝堂上群臣对此更是声讨不断。

如今恰逢开封府处在“无首”之时,并无府尹或权知位列朝堂可为开封府反辩,所以开封府只能接受最后议定的结果,联合刑部、兵部尽快剿灭地藏阁总舵。

“这地藏阁总舵在随州的消息为刑部尚书提供,出兵迅速。”

“太蹊跷了!地臧阁才建立没几年,确实在江湖上有些名声,可江湖毕竟是小范围的,普通百姓对于地臧阁知情不多。再说他们做暗杀的营生都是偷偷进行,怎么会忽然有那么多百姓放鞭炮庆贺?”

韩琦点头应承,“确实蹊跷,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推朝廷尽快剿灭地臧阁。”

“刑部尚书也蹊跷 。”崔桃道。

开封府的人都知道,刑部尚书与包府尹不对付,后来出了他儿子林三郎出事,他忍痛大义灭亲之后,更是跟开封府不对付了。

“如今这地臧阁总舵的消息,既由他知悉,他为何不一人独揽功劳,偏还要开封府出风头,他只是带着兵部从旁协助?”

韩琦赞同崔桃的看法,“嘴上说是地臧阁的案子本由开封府负责,地臧阁阁主也因我们彻查而伏法,主功不在他。”

“这我看是把开封府推在浪尖上,让所有江湖人都知道,剿灭地臧阁的就是开封府。苏玉婉若还有同伴可为她复仇,那有什么账就都会来找开封府清算。”

开封府本来就一直在对付地臧阁,自然是不惧于被地臧阁余孽或其他什么江湖人的针对。但刑部尚书这操作,倒是叫人觉得他好像知道点什么。

崔桃建议韩琦,可把刑部尚书列为特殊观察目标,得空就暗中观察看看。没问题最好,有问题那就是未雨绸缪了。

韩琦应承,朝廷命官自然是不可随监视,他会安排两名可靠的人,尽量在合法的情况下,多注意刑部尚书的情况。

韩琦在与崔桃告别之际,又听崔桃说吕公弼决定放手了,待他平复一段时间后,便会听从其母的安排和人订亲。

“聪明人。”韩琦评判道。

崔桃瞄了他一眼,然后就拉住他的手,再度劝他别太过伤心。

“破了这么多案子,见识了这么生死,自然明白逝者已矣的道理。放心,我不会有事,只是这消息传到泉州那里,怕是她又要伤心难过了。”韩琦提及生母,眼底有化不开的担忧。

“那择日我们回去探望她好不好?”崔桃马上提议道。

“我们?”韩琦凝视崔桃。

“我跟着去可能不合适?”崔桃试探问。

“是不合适。”韩琦应承。

崔桃耷拉下脑袋,点点头应承,也不多言了。

“若是未关门的媳妇儿去拜访一下,倒是合适。”韩琦随即补充一句。

崔桃蓦然抬头,正要说话,被韩琦用手指堵住了嘴。

“不用急着回答我。”

随即,他便一人提着灯笼转身离开,修长身影逐渐融于夜色之中。

再然后,崔桃就听见远处传来马车离开的声音。

……

春丽获救之后,本想返回谏议府,被莫追雨随即打过来的茶碗给警告住了。

屏风后,莫追雨快速掉身上的黑披风和夜行衣,随即着一身飘逸的白锦袍走出来。

他不爽地看一眼春丽,又见她脚边打碎洒满茶水的茶碗,暴躁地皱眉。

春丽见状才反应过来,忙把地上的东西收拾了,再用抹布将地面擦拭干净,随即洗了手,才进屋再找莫追雨。

“大哥让我来京照顾你,你便给我惹下这么大的事。谁让你对崔七娘动手了?”莫追雨说着,就拔出腰间的匕首,食指在刀刃上轻轻擦过。

春丽忙跟莫追雨道歉,“我实在气不过苏阁主就那么被——”

“崔七娘已经带人查到了谏议府,确认了你的身份。”

春丽震惊地瞪圆眼,怎么都没想到崔桃居然下手这么迅速,而且竟精准地查到了她的头上。这怎么可能?她明明蒙着面,便是发现她是韩二郎身边的人,韩二郎身边有那么多眉眼相似的丫鬟,整个府里更是不少,怎么就能确定是她?春丽想不通,更想不明白。

“瞧你这一脸蠢样儿,还敢在崔七娘跟前现身?”

莫追雨嗤笑两声,真有点受不了春丽如此蠢。这都已经事后出结果了,她竟到现在还是想不明白怎么回事。

“这世上有太多自不量力的蠢货——”

“莫二郎饶命!我下次绝不敢了,一定乖乖听从先生的吩咐。”春丽忙跪地求饶,落泪表示她这条命不值钱 ,但她想为阁主报仇之后再死。

“你功夫不输于崔七娘,但脑子……呵,忍不了!”莫追雨起身便飞速移到春丽身边,左手揪住春丽的衣领,将人提起来,下一刻便要插刀。

“二郎,少主要留她。”门外这时传来声音。

莫追雨当即甩手,将春丽摔在了地上,随即也丢了手里的匕首。

“本来留你在谏议府有大用,如今全被你的鲁莽给毁了。”莫追雨背对着春丽,边洗手边嫌弃道。

一切发生的太快,春丽余惊未定地躺在地上,然后缓缓地起身,看着地上那把被莫追雨丢下的匕首。

莫追雨擦手之际,余光瞟见春丽的模样,故意没有转身。

春丽缓缓伸手,抓起匕首。

莫追雨反而勾起嘴角,当他正以为春丽要向自己动手的时候,却见春丽抬起匕首要自割喉。

莫追雨不满地撇嘴,“所以说你蠢么,前一刻还说为你家阁主报仇,这一刻又忘了先前誓言,只顾着自己寻死。”

春丽听这话,怔了怔,丢下手里的匕首哭起来,“莫二郎说得对,我太笨,我没用……”

“笨,没用,不算最蠢,最蠢的是明知道自己笨还不知改变……”莫追雨道,“行了,难得你还是忠心的,不惜命的,少主八成是看中了你这点。下去吧!安分几日,好生反思,等下次任务的时候,你若再犯这种蠢事,你就好生下地狱去跟苏玉婉显摆你有多蠢吧。”

春丽应承,连给莫追雨磕了两个响头,这才退下。

皇宫,文德殿。

赵祯落笔,一幅浅绛山水画完整地展现在桌案之上。赵祯笑请赵宗旦、赵宗清兄弟评鉴,兄弟俩相差一岁,与赵祯年纪相仿,素日他们三人便最谈得来。尤其是赵宗旦,自小就是赵祯身边的伴读。

“笔触精到,着墨巧妙,好意境!”赵宗旦称赞道。

赵宗清瞧了一眼,浅勾着嘴角,只道了一声:“还行。”

赵宗旦瞪自家兄弟一眼,意思他说话太冒犯。

赵祯却不介意,反而叹赵宗旦太客气,令赵宗清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