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辅夫人只想和离

关灯
护眼
只想和离的第九十三天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一晃眼, 到了正月十五。

街道上张灯结彩,锣鼓喧天, 阮家却是冷清中带着沉沉的死气。

王娘子呆愣愣的坐在床头, 茫然的看了一周,屋子里却是连一个丫鬟都看不到,只有她一个人。

她不仅回想起往年上元节时候的场景, 早些年, 陆遇还在这个家。

她与阮娴忙着做汤团,用糯米捏成皮子, 有芝麻馅儿的, 有豆沙馅儿的。准备到天黑的时候出去摆摊, 趁着上元节人流多, 多挣几个铜板。

陆遇是男子, 却贴心的与她们母女俩一起做汤团。

她擦了下额头, “遇儿,你去书房看会儿书,或者出去走一走, 外边热闹。君子远庖厨, 这些东西是女人家做的, 我还有你妹妹一起做就行了。”

陆遇却未离开, “娘, 那些功课我已经看过了, 您与妹妹每天还要做针线活, 为了供我读书,你们辛苦了,我也帮不上什么忙。”

王娘子长长叹息, “是娘不中用, 没能让你与娴儿过个好日子,像甄家的那些少爷小姐们,吃得好穿得好,不用像你这么辛苦,一个铜板都要掰成两半。娘太不中用了,还得让你帮着娘一起干这些粗活。”

那时候,阮家的日子着实贫寒,阮秀才病逝了,王娘子所有的期盼都在陆遇一人身上,她盼着陆遇读书有成,盼着陆遇成家立业。

日子虽贫寒,可有陆遇与阮娴这么一双儿女,王娘子已经知足了。

陆遇虽不是女儿家,却比那些女孩还要贴心,他是王娘子多年来唯一的精神支柱。

后来,阮亭回到了这个家。

这两年,虽然陆遇不在了,可阮亭很有出息,先是院试的案首,后来又成了解元,整个泰和县都没有几个举人。

有阮亭这个儿子在,逢年过节,来到阮家拜访的人可不少,一个两个进门都对她说着恭维的话。

来人都称呼她一声老夫人,王娘子得意极了,这样的日子可真风光。

然而,今年这个年,阮亭不再是她的儿子,阮娴也嫁人了,在婆家,还要看婆母的脸色。

当初那些前来奉承她的妇人们,不见一个人影。

还有甄家那些小兔崽子们,趁她摸黑出来的时候,一把把她推到茅坑里。

她在茅坑里出不来,待了大半个时辰,不小心还吃进去了几口秽物,与粪坑里的脏东西为伴,浑身沾满了屎尿,后来被下人发现的时候,那些下人都不愿意挨着她。

这件事情被传了出去,她成了整个县城的笑柄,就连那些三岁小孩,看见她了,立马撒腿就跑。

若是阮亭还在这个家,她不会沦落成一个笑柄。

当王娘子知道陆遇不是她亲生儿子的时候,她感觉天都要塌了,她怎么也不愿意相信这件事情是真的。

他们母子三人相依为命多年,王娘子所有的心血都倾覆在陆遇与阮娴身上了。

即便阮亭才是她的亲生儿子,可在这样的处境下,阮亭就像是一个毫无交集的外人,突然来到了阮家。

王娘子放不下陆遇,心心念念的还是陆遇。

她也想过要把阮亭当成一家人对待。可阮亭不如陆遇贴心,不如陆遇待她孝顺,不如陆遇那样事事听她的话。

阮亭不与她亲近,她心里自然只把陆遇当成亲儿子。在阮亭执意维护甄玉棠的时候,王娘子恨不得没有这样的儿子。

可等到阮亭离开了这个家,王娘子却彻彻底底的意识到,没有人会给她收拾烂摊子,那些人敢当面讥讽她,看她笑话,说阮亭摊上她这样的娘亲,简直是倒了八辈子的大霉。

阮亭这样的不孝,不顾念她这么个老婆子,外面那些人却在拍手叫好,笑话她活该。

她孤零零一个人待在这院子里,连唯一可以依靠的儿子都没有了。

想起阮亭,王娘子心里既有后悔,可更多的依然是怒火,阮亭为什么不能像陆遇一样呢?

王娘子身边的丫鬟抱着一篮子鸡蛋进来屋子,“老夫人,马上就是上元节了,这是赵家送过来的节礼。”

王娘子看着那一篮子鸡蛋,当即脸色狰狞起来,狠狠把那篮子摔到地上,破口大骂,“赵家这是打量我一个老婆子好欺负,谁稀罕这些破烂东西!”

她气得上气不接下气,自从阮亭离开了阮家,与她断绝了母子关系,赵家人也是狗眼看人低,竟然送一篮子鸡蛋过来当节礼,这是明晃晃把她的老脸按在地上使劲的踩。

丫鬟退出去,去到外面的时候,不屑的撇了下嘴。

若不是她的卖身契在阮家,她才不愿意伺候王娘子这样的老婆子!

等丫鬟离开,屋子又是空荡荡的,只有王娘子一个人。

王娘子狠狠抓着扶手椅,阮亭还要通过科举踏入官场,断然不能背上不孝的名声,在他离开泰和县之前,肯定会主动来向她赔罪的。

——————

出发的时间定在正月二十,此行去京城,要携带的行李可不少,今科会试安排在三月下旬,赶路需要二十来天时间。

若是路途顺利,一行人二月中旬可以到达京城。

徐氏前来,“东西可都收拾妥当了?”

甄玉棠让樱桃上了茶,“大伯母,一切都收拾妥当了,必要的行李带上了,其他的东西,等去了京城重新添置就是。”

“ 阮亭就是在京城长大的,那地方他熟悉,我倒也不怎么担心。只是,玉棠,你可是要带着阿芙一起去京城?”

甄玉棠点了点头,“阿芙是我唯一的亲妹妹,把她留在家里,我也割舍不下她。阮亭也是这样的想法,把阿芙带上,也热闹些。”

徐氏担忧的道:“你们小夫妻刚去京城,还没有立住脚,到时候你要照顾阮亭的住行,还要照顾阿芙。伯母心疼你啊!不如就把阿芙留在家里,我们一大家子人,难不成还能照顾不好她?”

甄玉棠浅浅一笑,“伯母,有樱桃、平时这些下人在,阿芙的奶娘也跟着去了,也不用我操心什么。要是阮亭榜上有名,以后肯定要在京城定居,阿芙早点跟着过去,对她有益。”

徐氏压低了声音,“京城那里贵人多,去了确实能长不少见识。伯母主要是担心阮亭会不高兴,觉得阿芙是个累赘。”

“阮亭的为人您还不清楚,若是他讨厌阿芙,一早就把她送回甄府了,岂会一直让阿芙待在我身边。”甄玉棠笑着道:“伯母,把阿芙带着一道去京城,也是阮亭先提出来的。”

徐氏面露惊讶,她再一次感叹,“阮亭这孩子,可真是没得话说。行了,你们已经有了决定,伯母就不再说什么了,如果到时候照顾不过阿芙,让玉琛走一趟,去京城把阿芙接回来就是了。”

徐氏关心的还有一件事,她看向甄玉棠的肚子,“玉棠,你与阮亭也有三个月的时间了,可有什么动静没有?”

甄玉棠摇摇头,她与阮亭还未圆房,岂会有动静?

徐氏殷殷叮嘱,“现在没孩子,也不必着急,等阮亭有了功名之后,在京城立住脚了,到时候再要个孩子。等去了京城,你与阮亭要相互扶持,如果你们俩闹了矛盾,别憋在心里,把事情说出来,开诚公布的谈一谈,就好了。”

有了上一世的经历,有没有孩子,甄玉棠并不会强求,“伯母,我知道了。”

徐氏有许多想要嘱咐的话,“还有生意场上的事情,那一天你大伯父听你提前了后,确实起了想把丝绸生意做到京城去的念头,不过不可操之过急,等你去了京城,稳下来了,先探探路。”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