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拖油瓶只想种田

关灯
护眼
织坊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人就怕比较。

之前甄家窑场看中了俞善提供的吸杯样式, 大大方方的直言相告,也愿意花代价买下, 端的是光明磊落。

所以哪怕知道卖吸杯的样式能赚一笔小钱, 俞善也不会生出找其他窑场兜售的念头。

她向来有自知之明,如今织坊的规模太小,本钱不够, 织工们又全是新手, 根本做不了宽幅的流光锦。

但凡林掌柜提出来,俞善肯定会卖她这个面子, 也会帮着出谋划策给些意见。

跟甄家窑场比起来, 裕凤祥想要用流光锦的花样, 却不肯直说, 反而瞒瞒骗骗的做法, 叫人心里好生不舒服。

俞善想起临走的时候, 林掌柜还不忘叮嘱她,攒够下一批货记得照旧拿到裕凤祥去。

既然如此,俞善觉得自己也没有义务替她们保密, 为裕凤祥抢占市场留下先机。

她在心里算了算帐, 对刘巧鸽说:“离端午没几天了, 跟织工们说, 端午之前这三天, 一天超过五条锦帕的, 工钱翻倍。”

如今既然清了库存, 又要赶工,多出来的部分索性工钱翻倍,刺激一下积极性, 不然端午节当天肯定不够卖。

织工们现在每个月要定量完成一百五十条锦帕, 超过的数量,俞善会按照一条四文钱计件付工费,翻倍以后可就变成一条帕子八文钱了。

刘巧鸽咂舌,倒也没说什么,应了下来。

想了想,俞善又补充道:“这几天的午食多加一个肉菜,一定要让织工们吃好;还有记得每隔一个时辰,让她们出来院子里活动活动,至少休息够一盏茶的功夫。”

做织工虽然没有做绣活那样费眼睛,可要是长期坐着不动,关节还是很容易出问题。

刘巧鸽点头说自己记下了:“其实咱们的伙食本就不差,三天吃一回肉,天天菜里都有油有蛋,没看年纪小的那几个织工,来了几个月都开始抽条了吗?一个个养得粉面桃花似的。”

俞善笑她:“巧娘子可是在说自己?我看你最近气色也不错啊,红粉绯绯,人面桃花……”

刘巧鸽下巴一勾,眼波流转,得意地笑了起来:“能看出来就好,我那些脂粉可不是白涂的。老娘现在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日子过得滋润着呢。”

刘巧鸽生性就爱美,现在有钱又有闲,不能去县城逛街不打紧,她托俞善、俞蔓带回来不少衣料和脂粉,自己给自己做了好几身衣裳了,颜色怎么鲜亮怎么来。

她现在十指纤纤,用凤仙花捣汁涂成鲜红寇丹,身上正穿着一件桃红色的纱质罩衣,配上她给自己化的桃花妆,就衬得刘巧鸽双颊红润,粉若少女,完全看不出丁点儿下堂妇的凄惶,整个人都焕发出新的光彩。

“倒是你,也太简朴了些,没个东家的样子。”刘巧鸽把俞善从头看到脚,也就对她发间的金镶白玉掩鬓簪点了点头,其他的一概瞧不上眼:

“今儿个糖水铺开张,你身为东家,是不是还亲自招呼客人了?不是我说,你现在出门不说前呼后拥吧,小丫头至少要带上两个贴身伺候着,没得堂堂一家财万贯的小娘子,还要亲手给人端茶送水,简直辱没了你的身份。”

怎么一个二个的,都催她带上小丫头?俞善认真想了一下,犹豫道:“也……没有万贯吧?”

眼见刘巧鸽闻言,眉毛都竖了起来,俞善赶紧换了一脸更真诚的神色,拼命的点头:“是是是,你说的对,我一定改!”

这样类似的说话,俞善已经听得耳朵起茧子了,只要她不承认,刘巧鸽就能从各个角度一直说到她认错为止!

辩解无用,赶紧低头认错,图个耳边清静才是上策。

俞蔓在一旁听的偷偷抿嘴直笑:善姐儿现在认错越来越快,转脸还是我行我素,把刘巧鸽的话当成耳边风。

“还有你!”刘巧鸽调转枪头,把俞蔓这条无辜的池鱼也拉了进来:

“你好歹也管着一家织坊,咱们卖的流光锦那样光采照人,偏偏你打扮得那样素净,说你是织工也有人信。以后裕凤祥的生意没了,咱们总不能还指着善姐儿去找门路吧?”

俞蔓本来还玩笑着,渐渐听得神色认真起来。

见她正色,刘巧鸽这才满意了些:“善姐儿现在忙得脚不沾地,咱们俩不光得把织坊撑起来,这销路也要试着自己去找一找。俗话说,佛要金装,人要衣裳,咱们穿得光鲜些,出去谈生意人家才不会把咱们当成乡下丫头,听都不听,直接给轰出来。”

俞蔓把这话仔仔细细地在心里思忖一遍,忍不住握上刘巧鸽的双手:“巧娘说的是,我不能总是缩在善姐儿身后,明儿我就出去找新的寄卖铺子。”

刘巧鸽一脸的孺子可教,反握回去:“这就对了嘛,一会儿我就给你量尺寸,裁新衣,我那儿新衣料多着呢。”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