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拖油瓶只想种田

关灯
护眼
牛棚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趁着现成的泥瓦匠, 俞善干脆把山坳里的牛场也改造了一下,倒是没有全部拉上围栏——好几十亩地, 全围起来那代价太大了。

石江县不缺雨水, 今年的雨水尤其多,太阳就那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消极怠工,十日里最多上工三天, 露个脸就回去歇着了。

俞善觉得山坳里不大适合建牛棚, 低洼处容易积水,万一夏天暴雨淹了牛场不说, 潮湿的环境也不利于保证卫生, 影响了牛的健康, 搞不好弄出什么疫情就麻烦了。

于是她在山脚的缓坡上挑了一个地势稍高, 背风向阳的位置, 圈出三亩地作为棚户区, 白天在山谷里放牧,晚上把牛赶回来,也好安排人巡逻守夜, 容易看护。

这个位置离山脚下的溪流水源处也近, 周围没有树木遮挡, 地势开阔, 最妙的是, 从牛棚处往山下望去, 整个山谷的动静都一览无余。

俞善虽然没养过牛, 可她见过大规模的养牛场啊,一字横开的牛棚整整齐齐多气派。

于是俞善拿着她绘制出的图纸,跟泥瓦匠交代她的要求:“这个位置, 建三间砖房, 给值守牛场的人住,把灶间、茅房什么的都给配齐……然后在这个位置建牛棚,先砌出四面一人高的砖墙,就是从这头到那头……”

俞善带着泥瓦匠硬是走了小两百步:“长18丈,宽3丈,两头都留着门。”

“只要一人高?这也太矮了吧?”泥瓦匠越听越糊涂:“东家,容小的问一句,那三间砖房容易,就是这半截墙的长条屋子……您跟我交个底,这建的到底是个什么?”

要不是俞善说两边有门,这简直就是两堵矮墙啊,谁家屋子建成这样?

他心说,我这是什么运气,之前碰见个打肿脸充胖子建了半截房的崔有旺,他脸上无光,难道我盖半截房就有面子了?

当初被同行笑话了许久,好不容易大家忘得差不多了,怎么又来一个要建半截砖墙的?

至于俞善之前说的盖牛棚,泥瓦匠根本不信,谁家的牛棚是这样的?

虽说这牛精贵吧,村里人建牛棚都是就地取材,造型随意,基本上都是拿木头或者竹竿插在四个角上当柱子,四圈围栏一立,再加上个秸秆编的稻草顶,配上石槽喂食饮水就算搭好了。小镜庄以前那两头牛也是这待遇。

“建的就是牛棚啊?而且我要建成半敞开式的,半截砖墙上面每隔五尺,你给我砌出一根柱子,到时候我在柱子之间要挂帘子用。至于屋顶,不用瓦,只用龙骨搭成顶棚,再用草毡一盖,我要随时能揭开的那种。”

俞善不管他信不信,只要求他一定要按自己的图纸来做:“至于牛棚里面,中间和两边一共有三条通道,中间的通道两侧你给我挖出两条一尺宽的浅沟来……”

泥瓦匠听得晕乎乎的,俞善看他也记不住,干脆把图纸塞给他:“你留着看吧,该建多少尺寸我都标好了。”

泥瓦匠尴尬的摆手:“东家,我不识字……”其实心里有些忐忑,怕俞善因为他看不懂图纸,就不用他了。

虽然这小娘子要建的房子模样怪了些,可工钱真是没少给,一点儿也不拖泥带水,活儿还挺多,刚干完一单活计,这不,下一单马上就来了,眼看着还不是个小活儿。

没想到俞善很好说话,她干脆的收回图纸:“那还是麻烦师傅,先把外面的砖墙砌好吧,要是不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你多问着点儿,我每天都会来这边转一转。”

泥瓦匠见生意没黄,忙不迭的点头应了下来,怪就怪吧,能有活儿干比什么都强。

俞善心想,自己是得要勤来盯着点儿,这些牛太金贵了,现在她也很囊中羞涩啊。

她算过帐,别看自己好像赚了很多小钱钱,这连花带用的,盖完房、做了织机,再给牛棚留出预算之外,手里楞是没剩下多少现银,其他全都押在那几百头牛身上。

之前卖米粉配方的钱,全都投进去了不说,还搭进自己几百两积蓄,这个想要全部收回成本,得要一年以后了。

五百九十八头牛,当初直接赊买的占了一大半,有三百六十八头;眼看着春耕结束,赁牛的那些人,有人觉得还是家中有牛更好,又变了心思,于是有一大半想要转成赊买。

俞善统计过了,自己这牛场拢共要收回一百一十头牛,这么大的数量,不把牛棚建得好一点儿怎么能行呢?

这年头兽医难寻,真是有什么疫病,一传就是一大片,那就真是血本无归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