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都是要在全部专利都申请完之后。想把生意做到外面去,就要先把外面的规矩都学好。
大方向上胡杨定下之后,具体细节他就不再参与了。公司还有那么多人,是时候让他们都发挥一下自己的光和热了。
这是一个必经阶段,也是对他们的考核。当然这个考核并不决定他们的去留,而只是用于侧面评估以后是否要雇佣职业经理人。
另外,啤酒厂这边也是一样,大方向上胡杨定好基调,具体经营就由他们自己去搞。搞得好,就继续并安排再学习再提高。不行,那就还是走职业经理人的路子。不过啤酒厂的情况不同于前者。
首先锦江啤酒厂的目标市场在国内,暂时来看只会供应有限的几个城市。其实在这个范围内,锦江啤酒厂的技术和产品的横向对比都有明显的优势。毫不夸张的说,在这个范围内是在领跑同行业的。精酿这个领域在国内几乎是没有同行的。
精酿这个东西再如何做,也永远都是小众的。精酿是一种标志,代表了酿造技术和对啤酒的品味。但真正的市场还是要靠工业啤酒还占领。
这也是下一步他们要做的。
锦江啤酒厂的厂址并不是直接扩建原来的厂区。而是整体向西挪了一公里。这也就代表着所有的基础建设全都要重新来过,而换来就是与元宝山还有河道之间更加合理的距离。
靠近河道是为了方便通过水路运输,而稍微远离了元宝山,则让啤酒厂周边的交通更加得便利了一点。啤酒是一种大众消费品。逢年过节的时候,每天从这里运出去的啤酒数量是十分惊人的。
运输啤酒以后都是大型牵引车,这没有足够的空间给它们回旋。很容易就会造成拥堵。
啤酒厂原来的位置靠近元宝山。因为山势延伸的关系,门口有一条双车道,而且没有扩建四车道的条件。这对任何一个工厂来说,厂门口的双车道都太窄了。
新厂址位置是确定了,但还有各种审批手续要走。不过那些都不用担心,在丹东经营了这么久,规则内的所有手续都不会遇到被卡的问题。
施工队当然要用自己人,而且工期上也不怎么冲突。大部队虽然还在北方,但大多数重型设备都没带过去。这边手续搞定之后,这边才能开始处理地面建筑、设备进场、平整土地等等一系列土建工作。
等这些都弄完,估计也差不多年中了。那个时候北面的施工队就能调回一部分人,正好接上这边的建设。另外厂房的建设和一般住宅建设不同,还有一个内部设备建设的协调问题。
啤酒厂有大量的压力容器和管道,这些都是要由新入职的焊工和其他技工师傅一起完成。
主要建材水泥和钢筋也都可以自给自足。水泥厂就在本市,生产能力供给这一个工地还是完全没问题的。
钢筋这块早已经准备好了一批,特钢厂的仓库里也有一些。只要满足工程初期的需求就可以了。后期铁矿石从北面进口回来之后,钢筋要多少就有多少。
因为大部分都可以内部消化,所以成本的压力很小。所以胡杨对工期要求很宽松,可以慢一点但要保证质量。
而在新厂那边建设的同时,老啤酒厂这边对于拉格啤酒的研制还要继续进行中。作为未来啤酒厂的主要高端产品,这个啤酒的好坏至关重要。
虽然知道失败概率很小,但还是要尽量做好,最大限度平衡口味和成本。作为锦江啤酒的第一个量产商品,还是要保证一定水准的。
除了工业拉格之外,还有原浆、生啤和扎啤都要开发。接下来一段时间,安东会继续很忙。实际上,接下来大家都会很忙。
胡杨在丹东又停留了四天。他先去见了耿冠春,聊很多关于丹东未来发展的话题。主要还是围绕华夏科技在丹东的投资和建设。当然耿冠春更关心的是这些能给周边带来多少积极的带动。
然后两人又去了各个县级市转了一圈。主要考察了东港的港口建设条件。而得出的结论是,深水集装箱码头是肯定要建的,但在耿冠春的任期之内是肯定赶不上了。可即便如此,准备工作还是要从现在就开始。
最后胡杨还在丹东以后的著名景点“一步跨”再见了金旻道。这位上校很感谢胡杨送的小礼物,并清楚明确的表达出可以谋求进一步合作的愿望。
合作当然是要继续,丹东作为一个边境城市,战略战略纵深是最大的问题。与这位对岸实权人物继续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大家都乐于见到的结果。反过来想,丹东和胡杨又何尝不是他金旻道的战略纵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