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立刻说道:“可是我每个月都会把工资拿回去,也没有谁说不行啊?”
胡杨说:“那是因为数额小,而且是手递手,算是民不举官不究。而通过邮局之后,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了。”
柏青依然不明白:“就算是要通过一下上级部门,那我们注明是制定要给福利院的钱不行吗?”
胡杨微微摇头没有说话,柏青生活的环境中还接触不到这些所谓的潜规则。有些坐在办公室里的人,整日思考的都是如何最大化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利,以及如何获得更大的权利。
这样一笔钱如果被他们“统筹”了,那最最乐观的估计也最多只能剩下三分之一能真正的用在福利院上。余下他们会找到各种合理合规合法的名目扣下来“统筹”安排。
在京城里不是没有这样的人,但毕竟是在权利集中的地方,吃相不会非常难看。而在地方上,缺少有效监管的权利会在小范围内形成“绝对”状态,这时人性中的种种就会被放大。
柏青没有接触过这样的环境,不了解也很正常。陈琳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她此时已经明白了胡杨的担心。
陈琳有些紧张的问:“照这么说,那就是找人送过去,那院长也不能收啊。”
胡杨笑了:“不用担心,解决的办法总还是有的。派人过去就是为了好好操作这件事。”
柏青赶紧追问:“要怎么操作?”
胡杨很像吊一下她的胃口,但一只悄悄伸过来的魔抓让胡杨打消了这个念头,赶紧正色的说道:“简单来说,就是花钱买买买。把奖金尽可能的换成实物。比如食物、衣服、日用品、常备药、雇佣工人修缮福利院,买一些必要的家具和电器等等。现金只留下一小部分。”
仔细思考了一阵,陈琳点头说道:“这样也好,院长拿到钱也都是买这些的。福利院的房子倒是还挺好的,就是没有暖气。要是能弄上暖气,那孩子们就不会生冻疮了。”
既然陈琳也同意了,那这个方案就定下了。钱依然会通过邮局汇到当地,但取钱还是华夏科技这边的人。他会和福利院方面商量具体需要的什么东西。然后由咱们这边来买。
这么做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通过集中采购降低成本。同样的钱可以买更多的东西。华夏科技刚刚完成一轮大规模采购,正是现在市场上的香饽饽,一定能拿到很好的价格。
当然,这样一笔对于个人来说的确是不少,但对于几十人的福利院来说也只是能做到改善而解决不了什么根本问题。
柏青悄悄给胡杨使了一个颜色,胡杨立刻就明白她的想法,但并没有立刻回应而只是同样悄悄的捏了捏她的小手。
总的来说,胡杨对于陈琳的第一印象不错。作为员工而言,拥有强烈的目的性是很好的。这类人不需要督促,会有极强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这类员工更容易管理。因为你知道他想要什么,自然就知道该如何控制他。
关于丹东锦江啤酒厂的工程,包括陈琳在内所有新招的焊工都要参加。而除了焊工之外,最近一段时间新加入的各种技工都会集中到丹东去,参加锦江啤酒厂的建设工作。看人还是要事儿上见。
锦江啤酒厂准备分成几个部分一起进行。
原料的准备则分成两块,大麦小麦和啤酒瓶这些,还是由邢鹏负责。啤酒花和酵母则是安东负责从国外订购。建厂的各项手续和各种执照都交给项凌江来办。
厂区设计,还有对发酵和罐装设备图的修改,胡杨已经丢给赵援朝去解决。
原则上,建筑设计和图纸修改,都尽量由华夏科技内部自己完成。华夏科技工程公司的总经理就是他赵援朝。这件事自然是由他来负责。
当初让赵援朝挂这个总经理的头衔,就是存着要利用他家影响力的意思。下面具体的业务基本不需要赵援朝操心,他主要负责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啤酒厂这个项目是自己的,难度上稍微比之前那些土建工程高一点点,正是用来锻炼队伍,积累工经验,在实际操作中找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的好机会。加入的新人也可以在这里与队伍进行磨合。
这件事难度并不高,没有必要动用太多关系。能自己搞的就自己搞,实在不行再找人问一问学一学。以赵援朝在京城的关系而言,这些都可以轻松做到。赵援朝家里可是有两位在北青建筑系做教授的。
回到京城自然是要去亲领导那里报个道才行。回来第二天,胡杨就带着柏青一起登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