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临时工之后,胡杨到“日本大隈公司数控设备引进谈判小组”简称引谈小组报道。
这个小组的组长就是田震,副组长有四个。除了一个本部魏宝刚之外,其他三个分别来自外经贸部、第一机械工业部和外交部。
这个配置还是比较合理的。外交部主要拿捏对外接触的尺度。不会参与到具体谈判中。外经贸那边涉外贸易的经验丰富。第一、第二机械工业部,就负责具体的技术细节。
因为一个日本的中型企业,我们直接出动了四个部委一级的单位。光是借调的干部就是几十个之多,重视程度可想而知。
胡杨毫无意外的被分到了翻译办公室。办公室内部还有两个小组,一组翻译专业资料,二组负责日常联络。胡杨当然是被分到了一组,那个女同志杨柳分到了二组。
一组的组长叫赵勋。经过了简单的被介绍和自我介绍,胡杨就被分派了任务。这个组的人员组成很复杂。原先第二机械工业部的只有一个,其余三个部委也都有人。从外面借调的人包括胡杨在内就有四个。
别管什么教育水平,只要是人多的地方肯定会自然的拉帮结伙。胡杨一走进来就隐隐看出了端倪。
因为胡杨号称精通多门外语,所以之前比较棘手的资料都甩给了他。不是这里没人懂德语资料,就是晦涩难懂的专业论文。
临时工没有资格说不。胡杨拿到手里一看,也还真没打算说不。
胡杨虽然有自己的资料搜集渠道。但无论如何,都没办法和一个国家相比。.
平日里,一般的部委手里是没多少新鲜有用的信息。那是因为这些机关手里渠道有限,外汇配额更有限。
但真要是发动了顶层,那效率自然不是普通可比。这些资料中,至少有一多半是胡杨没有看过的。
既然来了那只能认真工作了,至少也得看起来是认真。实际上胡杨也的确很认真,尤其是其中有保密等级的那些。
原本准备给新人一个下马威,却没有看到预想中各种紧张和失态。这让“前辈”们多少有失望。但要说再做点什么,他们还这都没有这个胆子。
这毕竟是别人的地方,自己都是借调来的。就算瞧不上一个临时工,也没有必要出这个头。有功劳的时候要冲,但其余时候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
所以整个下午都没有人搭理胡杨这个临时工。他也乐得清闲的把所有资料都看了一遍。当然为了不显得特别突出,他只翻译了其中一篇德语论文的三分之二。
下班之前,胡杨把翻译好的部分交给了组长赵勋。顺便懊恼的吐槽了一下,自己来的匆忙竟然忘记带参考书了,要不然今天就能把这份资料翻译完。
四个大部委,当然不可能找不出懂德语的人。外交部就有很多德语专业的,但他们看专业性很强的论文就非常吃力。
而在机械工业部内部,也有很多老专家都多少懂一些德文。但也仅限于让他们在字典的辅助下,面勉强看完德文的资料和论文。
但要想做到翻译,尤其是针对学术论文的准确翻译,还真没几个人能做得到。
赵勋组长拿着这四页半稿纸,顿时有种捡到宝的感觉。他本还想多说几句,但胡杨已经走了出去。掐着点交稿子,就是为了能立刻下班,晚上他还有约会。
胡杨前脚刚走,办公室里的其他人就围到了组长赵勋旁边。刚刚胡杨和赵勋的对话,他们可都是听到的。心里的惊讶程度可能还要超过这位组长
“这个小伙子看着年轻,没想到还真有两下子。”
“先别这么早下结论。这内容专业还没看过。谁知道他是不是胡乱翻译的。”
“就是,看他跑那么快,十有八九啊就是怕当面被拆穿。”
“我听二组那边的人说,这个胡杨早是有问题的。面试的时候,外经贸的周主任直接拿出材料了。”
带着一副六百度近视片的赵勋,用力的咳了一声。提醒他们,接下来那些越来越离谱的话都不要说出来,而是应该留在了肚子里。
待到他们都安静了,组长才说道:“这个叫胡杨的小同志是上面亲自招进来的。手续也都是他亲自办的。你们来自不同的单位,话我就说这么多。现在,下班吧。”
说的这么直白,这些组员不可能听不懂。涉及到直管,他们也都知道接下来最聪明的做法就是闭上嘴,赶紧收拾东西下班。
等所有人都走了之后,赵村带着胡杨翻译的四页半论文来到了田震办公室的门口。那位秘书轻轻摇了摇头,示意现在不方便打扰副部长。
赵勋点头表示明白,但还是把手里的文件交给了秘书,说道:“那个临时工下午翻译的。”
秘书接过文件,说道:“一会儿方便的时候,我会交给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