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陆军共有二十五万余兵力,其中,约十万兵力在漠北(平、辽、蒙),以骑兵为主,约十万兵力在本土腹地(青、徐、兖、豫、司东),骑兵步兵混成,约五万兵力在岭南(扬、交、丰),以步兵为主。换而言之,整个扬州、交州、丰州只有约五万兵力。岭南三州之中,最为重要的自然是扬州,因此,岭南三州的约五万兵力足有约三万在扬州(这只是陆军兵力,不包括属于海军的长江水师的兵力),交州、丰州都只有约一万兵力,但二州都跟别州一样,都有数量超过正规军的民兵。汉东丰州军(都是陆军)合计约一万正规军和约一万五千民兵。
以区区两万五千兵力并且大部分是步兵,想要拿下汉西重地西川,显然,实力有些不足,但祝融等人不这么觉得,他们认为:强攻硬打,两万五千兵力肯定不够,可西川境内有内应,有刘璋的三万兵马与他们里应外合,因此,此战的胜算还是很高的,另外,时间是很紧迫的,一旦刘备把张任、刘璝调走,刘璋实力大打折扣,将会无法再与他们里应外合,还如何拿下西川?因此,不能等待来自后方的增援兵马,等待就是浪费时间、拖延时间,最终错失良机。
祝融极力地推动这场战事的展开,也暗藏着几分“急功近利”的私心,他很羡慕一个人:蒙州刺史兼蒙州总兵步度根。步度根跟祝融十分酷似,两人原本都不是汉人,都是归顺孔明、归化汉民的“胡王”,继而被剥夺了军权,担任一州文官之长,然而,步度根因为立下大功,所以被孔明特批破例兼任蒙州的一号文官和二号武官,既有政权也有军权,让祝融看得十分眼馋。祝融心里很清楚,自己的女婿对自己是真心的,但从国家利益角度出发,他必须剥夺自己的军权,防止自己在丰州割据自立,毕竟自己以前曾经打算在南中建立“南蛮国”当“南蛮大王”。此时的祝融当然没有割据自立的野心,他只是希望能够重新统军领兵,追根溯源,他在本质上是个武夫,喜欢统军领兵,不喜欢跟笔墨公文打交道。既然想要跟步度根一样“文武兼备”“又是文臣又是武将”“上马统军,下马管民”,祝融唯一的办法自然就是立下大功。
孔明当然是知道“益州内部的暗流”,他多次指示丰州文武“谨慎行事,不可擅自行动”,但他的命令文件被祝融截留扣下了。部分丰州高层觉得此举十分不妥,祝融满不在乎地道“汉东亲王可是我的女婿,怕什么?出什么事,我顶着”,于是,丰州高层里无人再敢提出反对。
此战爆发前,交州刺史士燮和交州提督皇甫坚寿(皇甫嵩之子)按照孔明的指示,率领交州军一万五千余人星夜兼程地赶来助战,但祝融没等士燮和皇甫坚寿,他的理由是——“时不我待,再不出击,张任和刘璝就要被刘备调去关中了,我们就要错失良机,岂能迁延耽误?”
朱符赞成祝融的看法和决定。
祝融不等士燮和皇甫坚寿的原因听起来光明正大,其实,他更多的还是出于私心:拿下西川,这是一份巨大的功劳,如果这场军事行动由丰州军独力完成,那么,功劳就是他独享,如果让交州军一起参战此战,那么,事成之后,岂不是要把功劳分出一半给士燮和皇甫坚寿?
过度的急功近利让祝融多多少少地有些利令智昏了。
为了抢在刘备把张任、刘璝调走前,也为了抢在交州军赶来前,祝融、朱符等人火速地带着丰州的一万正规军和一万民兵一路北上了,只留下五千民兵驻守丰州,其中,两千民兵驻守在花阳城,三千民兵分散地驻扎在丰州别处各地。
站在花阳城的城头上,朱皓忧心忡忡地目送着开拔离去的祝融、朱皓等人和他们的部队。
“不要多想了。”一旁的丰州总兵唐飞笑道,“就算没能拿下西川,刺史、提督他们也会平安回来的,我军装备精良、战力骁勇,两万我军完全能够顶得上十万贼军,即便进攻不足,自保撤退也是绰绰有余的。况且,再过十天不到,士刺史和皇甫提督的援兵就会抵达助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