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令君、荀公,本王久仰二位的大名,一直盼着能够见到二位,今日总算得偿所愿了!”孔明喜气洋洋地迎接着下船的荀彧和荀彧,刚一见面,他就闻到一股扑面而来的香气,正是来自荀彧。荀彧今年四十五周岁,虽然已经不算年轻,但长相仍然十分俊伟,完全可以确定,他年轻时必是一位仪态飘逸的美男子。荀彧的个人习惯就是喜好熏香,久而久之,身带香气,史书记载“荀君所至之处,坐处三日留香”,时人称之为“留香荀令”,与“掷果潘郎”一样,都是美男子的代名词。
“不敢、不敢,殿下言重了!”荀彧和荀攸一起十分感动。
“来,这边请。”孔明把荀彧和荀攸请向他的五驾马车。
“殿下,这如何使得?”荀彧和荀攸深感吃惊。
“如何使不得?”孔明亲热无比地把荀彧、荀攸拉上他的马车与他同车而行,此举使得荀彧、荀攸一起眼中涌出泪花。
“荀令君、荀公,我们今日总算殊途同归了!”跟着孔明一起前来迎接二荀的杨彪爽然而笑,他跟二荀是故交旧友,三人以前在洛阳、在曹操治下时同朝为官,彼此交情十分深厚。
“是啊!”荀彧感慨不已,“殊途同归,殊途同归……”他喃喃着,感到人生简直如梦如幻。
得到了荀彧、荀攸,孔明喜不自禁,二荀的能力都是无需多言的。荀彧是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是曹操称霸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被曹操赞为“吾之子房”,荀攸是杰出的谋略家、战术家,被曹操誉为“谋主”,但他们最终都以悲剧收场,未能功成身退、寿终正寝。荀彧的政治立场是“扶汉拥曹”,他是忠于汉室的,他把曹操视为“汉室救星”,他对曹操殚精竭虑、全力辅佐,根本目的是“帮助曹操匡扶汉室”,不是“帮助曹操篡夺汉室”,在曹操羽翼已丰、根基已固以及露出要把汉室取而代之的迹象和趋势后,他和曹操自然不再是同道同路人了,至于荀攸,也是一样的,因为他的政治立场跟荀彧是相同的。
在好几年前,荀彧、荀攸就不再为曹操出谋划策了,他们在曹操帐下相当于两个“闲人”,采取“非暴力、不合作、不反对”的态度,这样的处境自然是不好的,一来,让二荀的才华、才干、才能遭到白白浪费,二来,二荀也很危险。曹操的处境正在江河日下,二荀对曹操“见死不救”,不为曹操排忧解难,时间长了,曹操难免心生怨恨,搞不好哪天就对二荀产生了杀心。孔明把二荀从曹操那里要来,对二荀、对汉室都是最好的安排,二荀投效汉东,投效大汉天子刘慕,将会真正地人尽其才,他们的才华、才干、才能以及政治抱负都可以真正地得到实现。说到底,以前,天子(刘协)在曹操手里,二荀为曹操效力,勉强可算作间接地为天子(刘协)、为汉室效力,如今,曹操已经失去“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二荀还在曹操帐下干什么呢?什么都干不了。二荀想要实现他们的“匡扶汉室”政治抱负,必须离开已无政治正统的曹操,要么投效刘备,要么投效孔明即刘慕,毫无疑问,他们选择后者。
孔明先带着二荀返回汉阳,再带着二荀觐见天子刘慕,刘慕根据孔明的事先吩咐,敕封荀彧为尚书台参政尚书,如此,参政尚书增为五人(包括:王脩、管宁、孙邵、张昭、荀彧),不过,王脩随即被刘慕敕封为大司空(这是刘备原先担任的职务,但因为刘备已经僭位称帝,刘慕下旨废黜刘备所有的官爵,该职务空缺,王脩是原青徐第一文官重臣,完全有资格担任这个高职),参政尚书仍为四人;敕封荀攸为军部陆军处左侍郎(这是徐庶原先担任的职务,但因为徐庶已经前去南亚,该职务空缺)。
荀彧和荀攸一起行礼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