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嵘等人摸索出的“炼油法”共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是用多层竹筛子对石油进行反复的过滤,筛除掉石油里的大颗粒的杂质;
第二步是把经过过滤后的石油放在大池子里进行沉淀,持续一周,沉淀掉小颗粒的杂质;
第三步是把经过过滤和沉淀的石油放在大铁锅里烧煮,蒸发油气,铁锅上方安插满铁管,让油气被导入铁管内,这是蒸馏;
第四步是让进入铁管内的油气随铁管一起被浸入冷水里,这样,铁管内的油气就会冷凝,重新变成液体,最终流出来的不再是黑色的石油,而是十分清亮的、呈现出淡黄色的“油液”。
在经过过滤、沉淀、蒸馏、冷凝四个步骤后,石油便被炼制提取出了“油液”这种“油液”肯定不能跟后世的汽油、柴油等工业产品相比,但已经等同于原始的煤油了,油色不再漆黑,油质不再黏稠,油中杂质很少,纯度得到大大的提升,可燃性也因此而被大大地提升,一旦遇到明火,立刻就会剧烈燃烧,烧得又快又猛。
火攻,是华夏古代战争中的常用战术,但火攻说得容易,实施起来却颇为不容易,因为此时没有什么“非常容易燃烧的助燃剂和引火物”常用的就是柴草以及从动物油脂里提取得到的动物油,这跟用石油炼制提取出的“油液”是完全不能比的。
“石油”被孔明定名为“火油”用火油炼制提取出的“油液”被孔明取名为“猛火油”。
火油和猛火油都是齐鲁军的高度机密,猛火油更是齐鲁军的秘密武器,齐鲁军用猛火油制成的“火油弹”在洛阳之战中就已经被齐鲁军用于实战,一举击败了西凉军的精锐飞熊军。
齐鲁军的秘密武器除了火油,还有火药(黑火药)。
研制火药的工作还是由王嵘负责,孔明调拨了一批懂得炼丹术的方士给他做助手,同时对他进行“指点迷津”告诉他,“硝、硫磺、木炭混在一起被点燃后就会发生霹雳般的爆炸”至于三者的比例,孔明记不清了,让王嵘等人自己摸索研究,但“一定要注意安全”。王嵘等人干劲十足地投入了这场研究,经过数月便研制成功了火药(黑火药)。
火油(猛火油)被齐鲁军制成了“火油弹”火药(黑火药)被齐鲁军制成了“火药弹”在洛阳之战中,火药弹跟火油弹一起被齐鲁军用于了实战,这两种秘密武器都由齐鲁军的“霹雳营”专门使用,对外秘而不宣、严格保密。
猛火油和黑火药的军事价值无疑是巨大的,齐鲁军掌握了这两种堪称领先于时代的秘密武器,意义无需多言,但美中不足的是,猛火油和黑火药产量不大,毕竟此时的工业生产力还很原始。洛阳之战,让齐鲁军积攒了很长时间的猛火油和黑火药被消耗掉了一大半,为此,齐鲁军设有专司其职的人员,专门在青鲁境内提炼石油、寻找硝石、开采硫磺、烧制木炭等。
还有一个东西跟猛火油、黑火药一样都是孔明的机密,就是金矿。
山东省金矿储量丰富,主要集中在莱州掖县、莱州湾、渤海湾畔、招远等地,孔明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大财源,他组织了上万人专门在这些地方采金淘金,从而给他增加一条大财路。
济宁煤矿爆炸事件让孔明的心情一下子跌入低谷,为了解决这个大问题,他陷入了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搜索枯肠中。最终,想得焦头烂额的孔明想到了一个关键的东西:戴维灯。
英吉利人最终解决明火引爆瓦斯问题的办法是由一位名叫戴维的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戴维灯”这种灯的设计构造十分巧妙,一方面可以让氧气进入灯中助燃,一方面又能流散掉火焰的热量,其原理是用导热性很好的铜、铁等金属做成细细密密的网状灯罩,罩在火焰上,从而让火焰的热量被不断地传导走、散发掉,使得灯罩与外界空气接触面的温度保持不太高,低于瓦斯的着火点,从而避免了空气中的瓦斯被引爆。
如释重负的孔明随即说干就干,他叫来马钧,又召来一批优秀的铁匠,打造细长的铜丝、铁丝,做成网状灯罩,对其进行反复试验——因为瓦斯气体没法搜集,所以必须拿着这种灯直接进入存在瓦斯的矿洞里,可以说,这种试验的危险性是很大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孔明成功地制成了这种“华夏版戴维灯”使得矿工们在矿洞、矿道、矿井里工作时得到了生命安全保障。
欢呼雀跃的矿工们把这种灯称为“孔明灯”由于孔明已经“发明”可以在天上飞的“孔明灯”因此,那种灯被改名为“孔明天灯”这种灯被取名为“孔明地灯”。
当孔明忙着处理矿难、研制“孔明地灯”时,中原大地上再度发生了重大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