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愈发激动:“那是他威逼天子封赐他的!”
孔明苦笑:“威逼不威逼,不是我们说了算的,天子就在曹操的手里,只要曹操一发话,天子马上就会被他威逼着颁布一道诏书,说我们是犯上作乱的逆贼,号召天下诸侯共讨我们,届时,如何是好?”
孔融正气凛然地道:“公道自在人心!我们和曹贼,到底谁才是逆贼,天下人有目共睹!”
孔明无力吐槽自己的这个爹,他发现,孔融作为一个文学家确实还不错,但玩起政治来,简直就是幼稚,难怪最后死得那么憋屈。扪心而论,对于曹操,孔明没有太大的好感,但也没有太大的恶感,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文学家、书法家,他成功地统一了华夏北方,为华夏得以再度大一统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积极地恢复了华夏北方的经济生产,重建了华夏北方的社会秩序,促进了华夏北方的发展,保护了华夏文明和文化的延续,抵御了境外胡族对汉地的入侵……诸多方面的贡献都极其巨大,但曹操除了雄才大略的一面,也有心狠手辣、草菅人命的一面,比如,他为报父仇,在徐州展开过大屠杀,对柳城、雍丘等地也搞过屠杀,另外,他在朝中也屡屡大兴屠戮,杀害过很多汉室名臣、当代名士等。孔明敬重曹操的优点、贡献、功绩,同时不能接受和认可曹操“心狠手辣、草菅人命的一面”。
“父亲……”孔明采取迂回战术,他知道孔融此时对曹操已是充满愤恨,他不能为曹操“说好话”必须改变说话方式,“曹操可不是软柿子呀!我们在青鲁发展得很好,曹操在司兖豫三州也发展得日益兴旺,我们要是跟曹操打起来,胜负可不好说,同时,父亲千万不要忘了,在我们的北方,有袁绍,袁绍可是曹操的盟友,在我们的南方有陶谦和袁术,陶谦温文尔雅,性格慈软怯弱,恐怕不敢帮助我们,袁术肯定趁火打劫,在讨董之战中,袁绍、袁术的真实嘴脸已经暴露无遗了,相信父亲你是清楚的。到时候,曹操、袁绍、袁术三方联合攻打我们,我们怎么办?双拳难敌六手啊!”
“这……”孔融顿时语塞,他在战略上、军事上几乎就是一个门外汉,讨伐曹操是他一时冲动、出于义愤、不假思索的念头,根本没考虑过客观性和可行性,此时被孔明一针见血地进行反问,他自然无言以对。
“父亲啊。”孔明显得苦口婆心、推心置腹地道,“老子说过,佳兵不祥。打仗,可不是儿戏啊!一打起来,要死伤多少人?要耗费多少钱粮?万一我们打输了,曹操、袁绍、袁术三方联军杀进了青鲁,青鲁岂不是生灵涂炭?届时,如何是好?青鲁百姓岂不是要受到一场无妄之灾?”
“这……”孔融愈发语塞。
陶丘洪显得烦躁无比地道:“难道真的拿曹贼没有办法了?难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曹贼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最终变成第二个董贼?”
孔明道:“圣人云,欲速则不达。剿灭曹操是一件大事,岂能一蹴而就?必须深思熟虑、精心策划,以静制动、伺机而为。眼下,天下大乱,各地无不纷争动荡至极,曹操坐拥中原,正是四面环敌的四战之地,北方的袁绍跟他是各怀鬼胎,南边的袁术跟他早就屡屡发生战事,西部的韩遂、马腾一直贪图长安和关中,就连被他逐出洛阳的吕布也在不断地给他制造麻烦,他的地盘是十分不稳定的,早晚陷入大乱,到时候,才是我们的机会。这个等待机会的过程,也是我们努力发展自身、强军富民、壮大青鲁的宝贵时间。只要我们自身足够强大了,很多问题才可以游刃有余地迎刃而解。”
蔡邕叹口气:“孔明说得对啊!”他们三个都是文人,舞文弄墨、吟风弄月是他们的专长,在这种打仗的事情上,他们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听孔明的。
孔融深深地吸口气:“也罢,就按照明儿说的办吧!等待时机,壮大自身,早晚给曹贼致命一击!”
孔明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因为他成功地打消了孔融现在就想讨伐曹操的念头。孔明当然不想跟曹操作战,但他又不太方便违逆孔融的意愿,于是从客观上分析青鲁不能讨伐曹操的因素,说服了孔融。孔融认为孔明跟他一样想要讨伐曹操,只是迫于客观现实才暂时放弃的。
“曹阿瞒啊曹阿瞒,你能不能低调点?我不想跟你打仗,但我爹现在可是很想打你呀!”孔明在心里烦恼不已,他只想“偏安于青鲁”但是,事实却告诉他:人在乱世,身不由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