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取得“虎牢关大捷”后的联军并未一鼓作气地发动新一轮的攻击,反而陷入一浪高过一浪的内讧扯皮中,有多个诸侯声称本部严重地缺乏粮草、兵器、军械,责问为何不予补给,对此,袁术和韩馥互相推卸责任,又有多个诸侯为了兵马部署、驻地划分、任务分配而争执不休,还有多个诸侯因为彼此之间早就存在的一些地盘争端、钱粮借欠等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而大吵特吵甚至拔剑相向,面对这个乱糟糟的局面,盟主袁绍态度暧昧,只是说了一些不痛不痒的和稀泥废话,并未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止住众诸侯之间的分裂,只有曹操竭尽全力地想要重新凝聚住人心,但收效甚微,所谓的“新一轮的攻击”完全遥遥无期,最后,身心俱疲、大失所望的曹操怒不可遏地道:“竖子不相为谋!”
比起曹操,孙坚则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作为被“坑”得最惨的诸侯,他刻骨铭心地发现袁绍、袁术等人并非真心诚意地想要讨伐董卓,因此,他从一开始最积极的诸侯也变得明哲保身起来,变成跟别路诸侯一样消极避战、保存实力。
比起曹操和孙坚,孔明的态度更加干脆利索,他压根就没指望袁绍、袁术等人,他已经开始独立地进行策划和准备了。
夕阳西沉,夜幕降临。
一只灰色精灵般的鸽子在春暖乍寒的风中努力地扑扇着翅膀,飞向脑子里的“目的地”,它其实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飞到那个地方,只知道本能驱动着它进行这件事。能从很远之外精确地飞回“家里”,即便人类最聪明的科学家都不清楚鸽子为什么会具有这项独一无二的特殊能力,但正因为这项特殊的本领,鸽子才会在人类的历史上长期地担任着人类的“飞行邮递员”,直到无线电通讯诞生,飞鸽传书这一古老而悠久的通讯方式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根据史料记载,华夏人早在春秋时期就驯化和饲养鸽子了,但没有用于通信,直到隋唐时期,华夏人才把家养信鸽用于通信,不过,在海外,早在西元前500多年,希腊人就使用信鸽进行通信了,换而言之——此时的华夏是没有飞鸽传书的,但此时的经过驯化和训练的信鸽是可以被用于通信的,只是,此时的华夏人还没有发现鸽子的这个特殊能力并加以使用。
孔明当然是知道鸽子的这个特殊能力的,因此,他便成了华夏第一个使用飞鸽传书的人,因此的因此,他在传递消息这件事上拥有无与伦比的超群优势。
当初,孔明派舒胜帮他四处找人、找东西,后来,受此启发,他觉得自己应该成立一个专门的情报间谍机构。于是,比武则天创建“内卫”(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情报间谍机构)提前了差不多五百年,孔明创建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情报间谍机构:阴阳院。
阴阳院的院主自然是舒胜。
飞鸽传书是孔明、舒胜以及阴阳院少数高层才知道的绝密,目前,飞鸽传书在整个华夏也是阴阳院才拥有的独家通信方式,对外严格保密、秘而不宣。
空中的信鸽翩然地飞跃了虎牢关附近的山岭,翱翔在酸枣县境内的郊区野地上方,在它正下方的远处,十八路诸侯的大军汇聚成了漫山遍野的方阵,营帐犹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信鸽继续飞着,十多分钟后,它飞入酸枣县的县城内,飞回它的本能告诉它的“家”,这是一栋位于县城内不显山不露水的普通民宅。信鸽扑腾着翅膀,轻盈地落在天井宅院里的一个大竹笼上,歪着眼睛打量着周围,发出“咕咕咕”的声音。
一只手小心地抓住这只信鸽,动作轻柔地解下了缠在信鸽脚上的一圈帛条,然后把信鸽放进了大竹笼里。
手的主人是一个男青年,姓陈名瑞,字子祥,他的身份是阴阳院司州站站长。
陈瑞拿着信鸽从洛阳城内带出来的帛条,快步地走入屋内,交给屋内已经等待着的两个司州站成员。两人迅速地对帛条上的加密文字进行解码,帛条上的文字是用针尖蘸墨水写的,字迹很小,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孔明已经“发明”放大镜,这东西很好做,找一块无色透明的天然水晶,再请一位手艺高超的石匠将其打磨成厚薄均匀的凸透镜,便是放大镜,目前,放大镜只是阴阳院的“内部使用仪器”,没有对外公布,更加不会对外售卖——即便看清楚,帛条上的文字也是“乱码”,需要解码才能成为携带信息的可阅读文字——这套“文字加密法”自然也是孔明的“发明”,他的这些“发明”让阴阳院的所有人都对他敬若天人,坚信不疑地相信他是“紫微星下凡转世托生”。
“少公子,信息出来了。”十多分钟后,陈瑞拿着一卷竹简走到正在屋内的孔明的身边,被解密的信息已经被写在竹简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