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皖南事变及之后一段时间,梅游县吴瓷县南江县等地的日伪军算过了一段舒心日子,就见这新四军与67师桂军他们在皖南一带混战一团,落得他们在旁边看笑话,等新四军重组之后,在吴瓷县周边这几个县活动的这三支国共部队,又各自盯着日伪军开打,又轮到他们难受了,以汪伪和平救国军为主的伪军战斗力可想而知,人数虽众但不堪一击,所以华中派遣军司令部就抽调了佐久间部队下属的一个野战联队到吴瓷县来对付这三股力量,佐久间部队即后来成立的第68师团,于1942年2月2日在华中以独立混成第14旅团为基干组建,编入第11军担任九江地区警备。
这个联队说起来有点以一敌三的味道,不过呢,这交上手之后,这个联队与军分区独立团,67师202团,以及桂军55团各过了一招,202团还自称算得上是平手,实际上国共三家部队都算输了,这还不仅仅是从伤亡比例上来看,而是这个联队都达成了他们的大部分作战目标。
不管是军分区独立团还是202团或者桂军55团,都发觉这个野战联队的战斗力远超像梅游县的小野田大队这样的守备大队,这一下三家部队就比较谨慎了,202团和55团都收缩兵力加强防守,不再主动出击了,独立团就化整为零机动作战。
日军野战联队的人,就靠前部署在诸如魏家村、垭口村这些地方,把军分区以及67师和桂军55团的部队从山里下来活动的出山路口给堵上了,三家部队吃了一点亏,都需要休整舔伤口,所以暂时就相安无事。
龙王洞山上的背嵬队由于主官受伤住院没有回来,所以没有参加这些大战,但是听说许家镇那里驻扎了日军一个中队,与桂军打完仗后就不断让下面的日军分队去抢老百姓的吃的,小三就决定干他们一仗,顺便也想检验一下,这军分区送过来的这两个班他们所谓的精兵战斗力怎么样。
2.
前两年说起来日军的后勤供应还能保证,1939年日军经理部一份交运清单中,都还有蜜柑罐头、水蜜桃罐头、蜜豆罐头、马手贝罐头、瑶柱罐头、浅利贝罐头这些。除了浅利贝罐头,运量都在1万罐以上,蜜柑罐头达到31万罐。
不过随着战局的变化,日军的后勤逐渐难以支撑,不得不把重点转移到就地取材上。《1941年度兵站运营要纲》中,经理部提出粮秣以当地征集为主,即使运输,也在满洲、内地占领区内部调剂,减少从日本本土运送。
什么是当地征集?这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最简单直接,就是传说中的“鬼子”进村,明抢。第二种看着文雅,实际上也是抢,只不过换成日军的后勤采买人员用军票在集市上购买。只不过这种军票又没有黄金白银做保证,也没有中央银
行进行信用担保,军部想印多少就是多少,成本就是纸张油墨而已。
既然上面允许,下乡扫荡的日军进行当地征集的时候,连拿军票做做样子都懒得做,就直接抢了。
虽然牵猪拖羊也干,但日本鬼子最喜欢的是抓鸡,这真不是抗战小说或者影视剧故意丑化侵略者,而是事实,比如1941年8月一次扫荡中,日军在北岳区共抓了5万只鸡。老百姓就回忆:“日本兵爱吃鸡,隔三差五出来四处抓鸡解馋,东西大村的鸡被日本兵抓得精光,在那苦难的抗日八年中,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所以很多村庄为了让日军少出据点扫荡,宁愿选择主动上贡,比如河北保定的望都县北坝子村给附近据点每天上贡菜12斤、香油5斤、鸡蛋20个。
这个时候日军后勤供应又不是不能保证鬼子吃饱肚皮,那鬼子兵为什么还这么喜欢抓鸡吃呢?因为当时鸡在日本国内属于奢侈品!
在当时,日本国内鸡的价格相当高,高到普通人是很难消费的起的地步,堪比现在的神户牛肉或者蓝鳍金枪鱼刺身,确实算得上是奢侈品了。
当时一个普通日军士兵的薪金每月是1元日元(1943年的教化兵涨到每月3元),低级军官是每月30—50日元。普通工人职员每月也就是30—40日元,一般情况下30日元可以应付一家三口的日常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