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
周瑜毫不犹豫的说道:“不说老主公与大将军的情谊,就是现在仍是刘氏的大汉,我们也得听。反正这是对我们来说,又没有什么坏处,不仅可以提高在江东百姓以及世家的好感,还能向大将军展示我们的诚意,说不定购买战马的时候还能打个折扣。总之,也就顺手一带 的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说不得万一李儒要是逃到了江东,我们还能白捡一万匹好马。虽然江东多山也多河流,不利于骑兵作战。但我们总不能永远龟缩在江东之地吧!”
最后一句话,道出了孙策内心的野心,也说出了自己内心的豪情壮志!
孙策点头道:“也好,有了骑兵,对于攻占荆州也是有相当的帮助的,至少可以在威势上压迫荆州军。”
随后江东之地开始了对李儒大张旗鼓的捉拿,各县都收到了海捕文书,动了起来。
……
荆州刘表,作为皇室成员,收到消息的第一时间,表示了自己内心的愤慨,同时下令在荆州对李儒进行全面搜捕,一经抓捕,必将其五马分尸,同时上疏朝廷,弹劾董卓,请求罢免他的丞相之职,如若不然,必将提兵北上,铲除奸贼。
至于刘表是不是还有其他想法,那就不得而知了。但不久之后,荆州对李儒的搜捕力度下降了许多,同时在朝廷未作出免除董卓丞相之职的时候,也没有任何举动。
……
益州刘璋,则是稳坐钓鱼台,只是轻飘飘的下达了在益州境内搜捕李儒的命令,之后就再也没有理会了。主要是万匹良马对他没有吸引力,对于几乎全是山地的益州来说,不利于骑兵大部队施展,而数量太少又起不了什么作用,完全是鸡肋。
难道要用作运输吗?别傻了,别说马了,益州很多道路,就是人走起来都很麻烦。所以,刘焉是所有人中反应最为平淡之人。
……
已是兖、豫二州霸主的袁术,在接到书信之后,则是表示了对张羽财大气粗的羡慕。要知道,就是现在的他,手里的骑兵加起来也才不到两万,这还是他多年积攒出来的存货,不然更少。
而人家张羽呢?
一个悬赏就是万匹良马,比他手下的骑兵一半还多。他可是直到张羽手里的战马是可以一个战马就足以作为一个骑兵的。
最后袁术一面在境内加大排查力度,搜捕李儒,一面向张羽发出购买战马的请求,希望能凭借昔日的情分,以及看在讨董之时他站到张羽一边的情谊,购得一部分战马。
张羽收到消息的时候,正准备离开解县,之前可一直在给李儒擦屁股+安抚解县城内的百姓,稳定民心。
思索再三之后,张羽同意了袁术的请求,原因有四。
一是当年的情分确实抹不开,而且讨董之时,袁术的坚定支持,给了他很大的帮助,毕竟袁术到底还是四世三公的袁家的嫡子,在各路诸侯心里的分量不轻,这才没有引起他和其余诸侯的绝对对立。
其二,袁术目空一切,就是个搅屎棍。在现在汉军不得不收缩防御,稳定河北之地的情况下,要是能让袁术的实力提高,很有可能会搅动中原腹地的风云,到时候也好浑水摸鱼。
其三,现在他缺钱,虽然不是十分缺钱,但缺口也不小。主要是一举拿下了冀州,以及河东之地,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前些年的积累,在决定在草原修建城池之时,就差不多将他手里的所有钱财都用了出去。
其四,马太多。自拿下鲜卑,占据了整个草原,得到的优良战马不下于十万匹。据战马培育的人员说,使用这些战马可以培育出更为优良的马骡,到时候无论是在爆发力,还是耐力,抑或负重能力上,都能有不小的提高。
想必在未来一年内,就能拥有足够的更为优良的战马(即马骡)。是以原先的战马,必定会多出来许多,闲置也不是办法,而百姓家中已有足够的其余马匹来进行分配,再则张羽也不希望世家大族掌握现在使用这些战马,不然必是一股隐患。他好不容易才铲除了世家大族的隐患,可不想又让自己亲手将其重新种下。所以卖出去,卖给其他诸侯,就成了必然的选择,正要还可以缓解财政压力。
而袁术作为各路诸侯中数一数二的富豪,很符合售卖的对象要求。
袁术在得到张羽的肯定回答后,大喜,立即派出了亲信袁焕,前去商议购买事宜。
……
北海孔融收到书信,最为愤怒,作为孔子嫡亲后人,自是继承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于此种人,最是愤慨。当即将李儒的罪行大书特书,一面传令北海各县抓捕李儒,一面上疏朝廷,请求对其进行通缉,并斥责董卓的失察之罪。
到底是不敢完全得罪董卓,连借口都给董卓想好了。
失察?也真亏他会想,凡是明眼人,谁不知道李儒就是董卓派去的呢?
但他为何还要如此说呢?也有他对张羽倚仗权势,胡乱攻伐,以至于李儒祸害百姓。他觉得对于李儒的行径,张羽也是有一部分的责任的。是以,在给了朝廷上疏之后,又给张羽去了封书信,委婉劝他不要再轻启站端,以免敌人狗急跳墙,再次出现祸害百姓的局面出现。又建议他加强对治下的建设,就像幽州等地那般,尽可能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
张羽收到孔融书信,看后,骂了句“迂腐”,就将其扔在一边,不再理会。
而孔融的动作还不止如此,还凭借他自身在世林中的威望,鼓动所有世家大族对李儒进行搜捕,他也愿意出千两黄金作为赏银。
他的这番作为倒是让张羽对他刮目相看,觉得到底还是有几分孔圣人之风。
……
徐州。陶谦收到消息的时候,正好卧病在床。听闻如此骇人的伤天害理之事,气急攻心,一口鲜血吐出,当即昏了过去,差点就此挂掉。
幸好华佗手下的一个董姓学生游历至此,其医术甚佳,华佗称其已得其五六分真传,想来就算夸大,三四分也是有的。因此,被请到州牧府,救了陶谦一命。
陶谦醒来之后,先是安排了对李儒的抓捕,随即又命糜竺代笔写了奏折,送往长安。然后对救他醒来的董姓医生好生感谢,并表示出希望其留在徐州的想法。
但董姓医生坚持离去,只得作罢。
最后董姓医生游历大汉全境之后,在江东定居下来。说起此人,也不是寻常人物,其正是汉末三大名医,董奉的祖父。正是受他的影响,才让董奉成为汉末三大名医之一,得以与师祖华佗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