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观图之后选择这里,可以说是和李琛的想法不谋而合,这也算是李琛对赵云的一次考量,赵云的回答让他很是满意。
赵云之所以名垂青史,这真不是浪得虚名,凭此可见,赵云确实是有勇有谋,懂得战场上观势,对于山川地理对战事的影响是非常明白的。
这一点是目前他麾下部将之中,无人可及的,即便是朱彪,也无法和赵云相比。
而李琛手下的文士,目前虽然有李源、李曲、李焕等人,但是这几个人处理常务能力尚可,但是对于军事方面,都有所不足,并不能给李琛充当军事方面的谋士。
李琛又因为目前的地位,眼下招揽不到太有才的谋士投效于他,所以在军事方面,只能自己一力担之,所以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
现在赵云来了,他总算是有一个可以商量的人了,起码赵云可以给他出一些主意,不至于让他出太多的纰漏。
现如今走到这一步,李琛不但没有轻松下来,反倒是更加感到每行一步,都更要小心谨慎,颇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他不比袁绍、曹操等人,那些人都是冠姓大族,豪门世家出身,有着广泛的人脉以及巨大的名望,偶尔有些小错,也不至于伤筋动骨,吃了败仗也随时可以依靠着家族的名气和资源,迅速翻身。
可是他却不行,他乃是寒门出身,身后缺乏强有力的家族支持,也缺乏足够的名望,一切只能凭着他自己的努力,一步都不能走错,一旦一步走错,那就是万劫不复,所以他不得不殚精竭虑,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以前他身边在军事方面,无人可以和他商议,基本上都要靠着他自己思考,现在有了赵云,起码有个人可以跟他一起商量,帮着他弥补他所虑之事的缺陷,这就让他多少轻松一些了。
二人简单商议了一番之后,李琛当即决定,就走下垣渡河,命费康带着斥候,先行前往下垣探查情况。
而部队则继续行军,调整了方向,沿着一条乡道转道朝着下垣方向行去。
由于他们军中携带了不少辎重,不像以前出征都是在较近范围之内,无需携带太多辎重,但是此次他们离开邯郸,前来邺县,却不得不携带大量的辎重之物,而且此时的道路状况也很是不佳,走的也不是主要的官道,故此道路崎岖不说,还坑坑洼洼,这一路上前军除了保持戒备之外,还要不断的简单修缮道路,以供后面的辎重车辆通行。
故此他们的行军速度并不很快,李琛不急不躁的压着部队的速度,每日行军四十里,这样既不让兵将们感到辛苦,也可以保持着军中的士气。
李琛在夜间宿营方面要求很严,简直堪称严苛,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安营扎寨,地形都要精心选择,营地周围该有的防御设施一样都不许偷懒,而且夜间的哨岗,又被分为明哨暗哨交替布置,夜间每每都亲自查哨,对于夜间懈怠懒散的上哨人员惩罚极其严厉。
而且李琛军中,对于卫生的问题似乎有点变态的严格,军中任何人都不得随地便溺,一旦发现,便肯定重责不贷,每次安营扎寨,营中都必设茅厕,不入茅厕便溺者,只要逮住,军棍就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