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氏回望道:“遇见你,是我此生最大幸事,你比我梦中想象得更加完美。你带我接触更多的人事,你放手让我做主内宅甚至外宅的事务,你是我夫君,亦是我的师友,引导我,指点我。嫁给你后我才知道,一个女人原来能活成这般模样。”
她眸中情意潋滟:“我此生无憾。”
黄昌元抚上妻子面庞,轻言细语:“你脸红了,”他嘴角忍不住笑,看着妻子脸上越来越红,正好,他刚才挨的那两巴掌还火辣辣的,“巧了,我脸上也红,怪不得咱俩是一对。”
俞氏不理他的调笑,红着脸把话说完:“所以,不管这条路有多难,我陪你走下去。”
旁边一对儿女也点头道:“父亲,我们也是。”
黄昌元望着妻子,又望向一双儿女,微微一笑:“我也是,此生无憾。”
第241章 我只是想开启民智
红色宫墙外一层一层的西北军,围得连只苍蝇都飞不出去。守宫门的侍卫也已被西北军所替换,每进出一人都需严加审查。
王落英坐在案前,细致地往哥窑胆瓶中插花。她微微侧过脑袋,一缕发丝滑落面庞,衬得人比花娇。
现今情势下,谁都不知道何时会变成最后一日,宫中所有人都情绪低落。此刻,屋中也是一片寂静,侍女们规矩地立在一旁,没人敢说话。
一名小内侍从门外快步走来,他急冲冲停下,跪道:“拜见皇后娘娘。”
王落英手势一顿,漫不经心道:“起来罢。”
“谢皇后娘娘。”小内侍上前两步,将打探来的消息回禀道,“皇上从昨夜开始就一直待在书房,他什么人也没见,只不停地画画。”
王落英继续插花,问道:“皇上愿意过来吗?”
小内侍缩了缩,回道:“皇上说,娘娘若有要事,只管去书房找他,若,若……”算了,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他鼓足勇气道,“若还是说些他不爱听的,不说也罢。”
王落英放下花枝,缓缓抬眸望来,喃喃重复道:“他不爱听的?”
小内侍缩着脑袋不敢搭腔。
王落英笑了笑,似自嘲,又似绝望。
才去了陶贼那只饿狼,又来了一头更可怕的猛虎,盘踞身侧,对着皇位虎视眈眈。
直到这一刻,她真正相信杜平对她夫君并无觊觎之意,那个女人眼里只能看到权势,她有了皇位还会再留个碍手碍脚的皇帝?
呵,皇上死了便死了,能死在心爱之人手上说不定还能一偿夙愿呢。至于她自己,死了也不要紧,可她的儿子呢?瑜儿不过是个孩子,他什么都没做过,凭什么要一起陪葬?
“娘娘?”
王落英垂眸,淡淡道:“下去吧。”
这边小内侍刚退下,另一头,她的心腹大丫鬟跨进门槛,禀道:“娘娘,国丈爷来了。”
王落英一怔,眼睛慢慢地张大,父亲来了?
她心里一阵慌,但还是定下神来,开口道:“有请。”
不多时,王利便从外殿朝这里走来,他见到女儿的第一反应,便满脸心痛地唤道:“落英,你瘦了,短短时日怎的憔悴至此?”
王落英摸了摸自己的脸,她每天照着镜子,什么都看不出来。
她本想客客气气问父亲一句,您怎么来了?顺带探听一下外面的消息。
她知道这样做才是最有利的,她明明知道,可却说不出口。
这两日天翻地覆,她满心的疲惫,连伪装的力气也提不上来。于是,王落英沉默地望着父亲,她听到自己的声音在说:“父亲是怎么进来的?”
父女一场,一句话,便让双方无所遁形。
王利的慈父表情一僵,很快恢复如常,四两拨千斤,道:“自然是走进来的。”
王落英打破砂锅问到底:“宫外是西北军密密麻麻守着,他们为何放父亲进来?”顿了顿,她苦笑,“父亲向来路子宽,看来已跟永安郡主攀上交情了?”
王利斥道:“放肆!你这是跟父亲说话的态度?”
王落英一生为礼教规矩所缚,她从没学过如何跟长辈顶撞,听闻这句,便立即垂眸不语。
见状,王利放缓了语气:“我知你心中对永安郡主愤恨,可又能如何?如今,西北军听她号令,她手下悍将无数,个个都能把京城铲平,聪明人不能硬来,鸡蛋撞石头只有死路一条。”他叹口气,语重心长道,“忍字头上一把刀,我知道这不好受,但人活着,怎可能事事酣畅?连当今圣上都得学会忍。”
王落英看他一眼,仍是没说话。
王利继续道:“爹今日进宫来看你,是想问问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王落英凝视父亲,轻轻一叹。
这话问得甚有父亲贯來的风格,稍一细想,就能解读出许多种意思来。自从当年被永安郡主点破母亲之死的疑点后,她就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摩父亲所思。
王落英先摆手喝退侍女,一时,屋中只余他们父女两人。她说话直接,反问道:“父亲今日來找我,是希望女儿做些什么?”
父女俩双目对视片刻。
王利心如明镜,自然感觉到这些年来女儿跟他关系的疏离。不过,姜是老的辣,他感慨道:“我只是担心你,还有我唯一的外孙。”
听到外孙二字,王落英瞳孔骤缩,瞬时被掐中软肋。
王利叹道:“你觉得永安郡主收拾完权贵后,会如何处置皇室中人?也许死,也许活,可即便能活下来,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被人严加看守,一辈子被困在宫中,名为保护,实为□□。”他眸中闪动着关切,道,“我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和外孙落得如此结局。”
王落英闭了闭眼,顺着他的意思往下问:“父亲已有良策?”
“唉。”王利重重一叹,上前两步。他从怀中掏出一只小瓷瓶,递到女儿手上,“只有主动认输才能换来一线生机,你有空多劝劝皇上,最好让皇上写一封罪己诏,以示天下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