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统夫妻?”允想了想,恍然大悟道:“你是想说李咏琳吧?怎么,为兄知晓谋反事发时他们夫妻在苏州,怎么,他们也做了义士、协助平定谋反不成?”
“李咏琳与他夫婿虽然并未亲自上阵杀反贼,但谋反事发时,恰巧她们与萧,会稽男在李家宅子里,会稽男听到喊杀声就要赶回二十二叔住的府邸,李泰元虽然有心派出族人跟会稽男一起回去搏一个功劳,但又担心族人的命,犹豫不决。这时是李咏琳坚决劝说她父亲才让他下定决心派出二百族人去救二十二叔,在苏州卫的将士赶到前就打退反贼。所以李咏琳也立下了功劳,三哥你应该奖赏她才对。”昀芷道。
“这你是怎么知晓的?”允问道。他并不怀疑昀芷在说谎话,但好奇她是怎么知晓的,明明在苏州发生的事情他还没有公开,昀芷也不是多事的人,就算听到了一点风声也不会多问才对。
“李泰元向秦指挥使请求带李咏琳夫妻回京,而且告诉秦指挥使他们家会派出族人敢去救二十二叔是李咏琳劝说之故,要为她请功,会稽男也说当时李咏琳确实出言劝说李泰元。秦指挥使与苏州知府等人商议过后就答应李咏琳夫妻入京。秦指挥使应当也给三哥进了折子。”昀芷说道。允决定公开正式公开苏州谋反案,在严惩造反的丹墨等人的同时,也要将立功之人都叫到京城亲自接见当面封赏,所以李泰元等人可以入京。不然除极少数人外,其他人都不能离开苏州城。
“之后李咏琳就去与你说话?”允又道。
“按照惯例,入京受赏的人在被三哥你接见之前不能不其他人见面,她怎会提前去见妹妹?是妹妹去李家的店铺买首饰时偶然听到,又和二十二婶婶说话才知晓的。”昀芷道。
允没有再问什么,但心里想着吩咐妙锦去问问二十二婶(安王妃是妙锦的亲姐姐)是否与昀芷说起过有关李家的事情。他相信昀芷不敢在李咏琳是否立功这件事上说谎,即使她夸大李咏琳的功劳也无所谓,只要李泰元承认就行。但李咏琳是否不顾规矩把事情告诉昀芷可不好说。
“若是李咏琳真的劝说李泰元派出族人去救二十二叔,那为兄当然会赏赐她。她是女子,不能封爵,为兄就加封她为乡君。”允心里想着,嘴上也说道。
“妹妹就知道三哥最讲究公平了。”听到允打算封给李咏琳的名号,顿时喜动颜色,笑着说道。按照朱元璋定下的制度,皇女为公主,亲王女及郡王嫡女为郡主,郡王庶女为县主,亲王孙女为郡君,亲王曾孙女为县君,亲王玄孙女为乡君。允改制也没有改动这一系列女子封号,不过由于女子的封号太少,与男子的十六等爵位也不能完全对应,乡君只是大约享受三品待遇。这一系列女子的封号大多数情况下只加封给宗室,但也可加封给外姓女子,比如徐达死后被追封为郡王,当时尚未嫁人的三个女儿都曾受封为县主。当然,她们后来都有了比县主高得多的封号。
但昀芷最高兴的还不是赏赐够高,而是允加封李咏琳为乡君,而不是品级差不多的淑人封号。淑人封号虽然品级与乡君差不多,但顾名思义,也知晓这大多数情况下是加封给官员之妻或母亲的,是为了表彰男人的功劳。若是允加封李咏琳为淑人,许多人或许就以为这是因萧涌立下功劳而不是她自己立下功劳。而允这样封,就能告诉每一个听说的人知晓是李咏琳,是她这个女子立下功劳。所以昀芷才这样高兴。
“三哥什么时候不公平过?”允笑道。
“是,是,三哥一向最公平。”昀芷笑着附和。
他们兄妹又说笑几句,允想去乾清宫批答奏折,昀芷侧头看了一眼窗外,也起身笑道:“三哥,妹妹想去看看母妃。”
“你尽管去,探望自己的母亲还需为兄批准不成?”允笑道。
“今晚妹妹还想在宫里住一晚。”昀芷又道。
“尽管住。”允笑道:“不过无忌怎么办?让他睡在皇城?”
“谁还管他!”昀芷笑道:“他愿意在皇城等着就在皇城等着,若是不愿意等,就先回家,明日再来接我。反正他现在管着钱庄总行会,也不用上朝,无事也不用去衙门坐班。”
“你这样做可不利于夫妻关系。”允大笑。
“说什么呢笑的这样高兴?”这时熙瑶走进来坐在允身旁,笑着问道。
“是这样的,……”昀芷将自己适才说的话复述一遍,又笑着说道:“对待丈夫嘛,就不能总是对他太和蔼了,不然他会蹬鼻子上脸的。嫂子,你有时也要对三哥严厉些。”
“你三哥对嫂子这样好,嫂子怎么舍得对他严厉。”熙瑶笑着回答,但笑容却不太自然。
“说的也是,天下的男子,没有比三哥更好的了,嫂子本就不应觉得不好。”昀芷没注意熙瑶的表情,叹道。在尊重女人这方面,她确实没有见过比允做的更好的。许多男人对她非常恭敬,但她这是因为她的身份,而不是这些人尊敬女子。
不过她随即感觉到自己说这句话不太合适,比开的玩笑更不合适,而且这时也意识到现场的气氛变得有些低沉,又忙开了几句玩笑,之后就告辞去探望自己的母亲。
“昀芷今晚歇在宫里,你记得提前安排好。”允对熙瑶吩咐道。
“妾记得了。”熙瑶柔声答应。
但允听了她的话,顿了顿又说道:“熙瑶为夫知晓你对思齐之事还心怀芥蒂,但,哎。”他也不知该怎么说下去。虽然熙瑶表现的一如往常,甚至见到蓝思齐说话的语气和原来也差不多,但他能感觉出来和过去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