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莞吸了一口凉气。那个白苏太狠了,自己死,还要拉上两外无辜的孩子。问道,“她如此穷凶极恶,是不是有什么原因?”
谢明承道,“当时有几个传言。最多的就是余音此生无后,带上童女,想来生能够生孩子。只不过妓院不买男孩,否则带走的就是男孩了。”
或许自己有双生子,又跟双生女的小姐妹感情好,韩莞听说有这种传言,心里非常不舒服,七上八下的。
谢明承也看出了韩莞的不适,安慰道,“这只是传言,不可信。”
韩莞又问,“琼音呢,没有一点她的消息?”
谢明承摇头,“没有。似乎琼音走的非常急,连她最宝贝的玉笛都没带上。也或许她已经被害了,只是我们不知道。”
韩莞想到那支玉笛上的“琼”字,问道,“那支玉笛是琼音的?”
谢明承点头道,“嗯。据说那支玉笛是三十几年前琼音花高价购得一块美玉,请了江南最负盛名的工匠金指师父耗时两年做成的。琼音爱若珍宝,等闲不会拿出来。只有在她最高兴或是有贵客来坊时,才会拿出来吹奏。琼音失踪时没有把它带走,后来被一个商户买下。我打听到哪个商户,花了两千两银子买下,想着你或许会喜欢。”
是琼音的,还有这场波折。韩莞充分相信玉笛的价格不止这些,那个商人以此价格卖给谢明承,有巴望之意。
第三百四十三章 误会解开
韩莞的确喜欢那支玉笛,或者说感兴趣,本能的不想还谢明承。又不愿意白收他的东西,很是纠结,皱眉想着该如何跟他做交易。
谢明承看出了她的意思,暗中好笑。却非常严肃地说道,“若没有你的提醒,便不会把于婆子和鲁数那伙贼人端掉。我们不敢想像,他们多活一日,我娘、我、两只虎,甚至我爹,不知道还会出什么状况。那支玉笛算是我的谢礼,谢谢你想通其中关节,又告诉了我。”
韩莞一想也对啊,没有自己的提醒,于婆子还不知道会怎样兴风作浪,谢家不知道还会有谁倒霉,便也收得心安理得。
谢明承又道,“我爹现在焦头烂额,我要抽时间帮他处理一些朝务,这段时间可能顾不上这里……”
韩莞忙道,“你忙,我们不需要你顾及。哦,这是谢祥的奴契,他舍不下你这个旧主子,我把他连人带契还给你……”
她说了对谢祥的不满。
谢明承没有接奴契,说道,“我不知道他事先没有告诉你,这是他的失职,也是我忽略了……呃,谢祥真的不错,武艺好,机灵,忠心。只有让他跟在两只虎身边,我才放心。”
从内心来讲,韩莞也舍不得谢祥,他绝对是两只虎的好护卫兼武功师父。但是,她不能留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
她说道,“我不要他的奴契,你实在不放心两只虎,可以让他当临时护卫或是两只虎的武功师父。”
谢明承又看了韩莞两眼,一语双关地说道,“既然要把他放在孩子的身边,是不是你拿着奴契更放心?你总是那么注重形式,想把我和你完完全全分割开来。你想想,我们是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又都希望孩子能快乐平安地长大,有些事就不可能彻底分开。”
韩莞默然。
谢明承又道,“失去谢祥是孩子们的损失。你就再给他一次机会吧,若他敢再犯,就是我都不会轻饶他。”
韩莞便把奴契又收了起来。谢明承说的对,她的确太注重形式了。既然失去谢祥是两只虎的损失,就再给他一次机会。
谢明承起身道,“我去讲堂外看看孩子们,就回军营。”
心里却希望韩莞能留他吃晌饭。见韩莞也起身,谢明承只得硬着头皮往外走。
他们刚走至廊下,谢祥就走过来跪下,磕头道,“请韩娘子再给奴才一个机会。”
谢明承沉脸说道,“韩娘子心慈,你就敢忘了奴才的本分?若韩娘子再把你的奴契还给我,我先打断你的腿,再卖去盐场。”
听说自己没被韩娘子还给谢大人,谢祥欣喜不已,又给韩莞磕了一个头。
韩莞说道,“你旧主子讲了情,我才留下你。我现在再问你一遍,是不是想全心全意留在我家。若是觉得我家庙小,你就回吧,还来得及。”
谢祥忙说道,“韩娘子折煞奴才了。韩娘子心善,两位少爷睿智,奴才愿意留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谢明承和韩莞一前一后来到麒麟院的一进院子。
张先生颇有韵律的声音飘出小窗。
小窗外栽着两颗桃树,桃花已经落尽,枝上冒出一个个指腹那么大的小青桃子。
谢明承听两只虎讲过,这两颗桃树是他们要求移栽的。在他们看来,参天大树是先生,他们是桃李。
他轻轻来到小窗前,看到两只虎的背影。学生面向正前方坐着,而不是侧坐,这是韩莞提出的。
张先生看到谢明承和韩莞站在窗外,装作没看见。
谢明承站了一会儿,才抬脚走了。
来到麒麟院门,谢明承回过身对韩莞说道,“误会解开了,日子还长。”
韩莞没接他的话,望向一边。
自从听了他们的谈话,韩莞对谢明承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多的怨念,不想每一句话都怼回去。
那个身影走出月亮门,韩莞才回了内院。
她很纳闷,都巳时初了,居然没听到那两个唧唧喳喳的声音。
蜜蜡禀报道,“姑奶奶,刚才双宜山庄的人来说,青山元君想两位姐儿了,派人接她们去仙姑殿玩,还会在那里住一宿。”
韩莞也为小姑娘感到高兴。青山元君虽然已经出家几十年,但在皇上和太后的心中地位超然。小姑娘得她格外看重,好处多多。
晌饭后,韩宗录来了。
昨天下晌他被人叫回家中,才知道谢家已经为韩莞正名,还赔偿韩家和韩莞各一万两银子。
韩老太太和他都认为,整个韩家遭受灭顶之灾源于那件事。大房最严重,留下六千两,其中分给彭氏和吕氏一千两。拿出四千两银子,分了二房两千两,四房和五房各一千两。这几家都非常满意,毕竟是意外之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