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这个现实,两家都搞的很不愉快,所以腾飞集团采购三台到货变落后的铯原子钟便终止了与瑞士空间公司的合作。
跟法国的欧洲宇航集团同样如此,花着比最新款还贵上两倍的钱,弄到手的却是个翻新的复古款,虽然称不上被坑,但心里总跟吃了苍蝇似的,让人不舒服。
所以,那瑞士和法国的东西拿到手后,腾飞集团干脆自己拉起团队自己攻关算了。
成本问题到时其次,自己做出的东西自己说了算,没有那么多狗屁倒灶的破事儿。
当然了,腾飞集团有腾飞集团傲娇的本钱,国内其他企事业单位就没有这么豪横了,特别是某些计划参与卫星导航的相关单位,介于国内在原子钟、测控站等方面的空白,主张两条腿的走路。
即在独立自主研发卫星导航相关体系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通过这个形式掌握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技术和话语权。
这个想法说实话,半点儿毛病都没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凭什么卫星导航就不能国内、国际来个双循环?
问题是提出这个想法的人有没有考虑过国内就能能不能承受得起国内,国际两套方案并行的代价?
要知道卫星导航系统可不是个小玩意,那可是号称信息时代的基础设施,一旦确定,就等于是打通任督二脉,化腐朽为神奇到能让普通炸弹打得比狙击手还准。
正因为如此,这东西不禁技术难度超高,而且成本极大。
不是综合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国家,根本连染指的机会都没有。
若非如此,整个地球掰着手指头数,也就美国建立了覆盖全球的gps,前苏联加上俄罗斯勉强才建成半个,剩下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一米以下,连弟弟都算不上。
由此可见这东西真不是一般人能玩儿的。
国内到是想伸手试试,问题是自身的经济、技术乃至工业水平连建立一套卫星导航系统都难,就别说还要双开,弄国际、国内两套东西。
想想都不现实。
提出这个想法的学者、专家以及部门领导们当然清楚这一点,毕竟自主研制难度太大,相比之下与国外合作要简单许多,到时候频谱开放,相互通用,整个的投入成本比自己建设要节省25%到30%。
再加上积极推动欧元,经济增长率在冷战后持续创新高的欧洲不断向国内抛媚眼儿,各种许诺联合研制的好处,并且将国内投入到欧洲卫星导航计划与欧洲解除对国内军售,进一步放开对国内投资,扩大从国内进口等议题捆绑。
那意思很明显,只要加入欧洲卫星导航计划,咱们啥都好说;要是不加入,你关切的几个问题,不好意思,免谈!
面对欧洲的条件,事实上相当一部分研制单位乃至更上一层的领导还是倾向于合作,一方面国内很多卫星导航的细分领域尚属空白,攻关的话不知道狗年马月能弄出来,欧洲的卫星导航计划则是在下个世纪初便开始部署,21世纪10年代就可投入使用,实效性要更强。
另一方面国内在经贸和高技术武器装备方面还要仰仗于欧洲,经贸就不用说了,为了成为世界工厂,国内真的是下了大血本;至于武器装备也是一样,特别是在大事件后,总部深感部队主战装备技术落后,亟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