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屋>都市生活>华灯初上> 华灯初上 第1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华灯初上 第10节(2 / 2)

她睡眼惺忪地打开。

陈焕庭:好的。

时间凌晨2点36。

瞌睡顿时醒了大半,苏然想也没想地回道:你还没睡?

陈焕庭刚刚处理好公司的事情。网站的后台出了点问题,恰逢主管的程序结婚请了假,他不得不回公司亲自坐镇。等到一切结束,已经是半夜2点。他靠在电脑椅上,揉了揉太阳穴,拿起手机,意外发现没有白素的来电或者信息——一条也没有,以往这种情况,必然会有她的夺命连环call或者信息。

但今晚竟然出奇地安静。他们的上一条聊天记录还是今晚23:32分,陈焕庭主动给白素发了一条微信,说今天比较晚,让她自己先睡。

白素也没有回。

陈焕庭端起桌上的杯子喝了一口,凉水顺着食道一溜烟凉到胃里。他把消息往下拉,看到苏然的回复,客气而礼貌地和他约明天的时间。瞧着那几个字,他不由自主想到晚上见到她和另外一个年轻男人的一幕。起身的时候,那个男人绅士地虚扶着她,看上去关爱有加。他不认识那个男人,不过现在这些也和他没关系了。两年后的初次见面,她不就在饭桌上公开征婚了吗?苏然条件优越,向来是不缺爱慕者。

于是他简短回复两个字“好的”。

没想到对方几乎秒回:你还没睡?

陈焕庭愣了一下,反问道:你也没睡?

苏然:半夜醒来喝水。

陈焕庭:哦。公司刚忙完。

苏然有些意外:这么辛苦?

陈焕庭:嗯。

苏然盯着手机半天,这个“嗯”字意味着聊天应该结束了,可不知为何她又说道:今天谢谢你了,我下午手机调了震动,没看到你的来电,不好意思。明天我大概6点下班。我来取方便吗?

陈焕庭再次回道:好的。

然后附了一个公司地址。

这时,最后一个离开同事小张过来打招呼,顺带关灯。外面几排都黑了下来,只有陈焕庭这里还亮着。

又有一条新信息。

苏然:晚上吃饭好像看到你们了。

她说的“你们”,不是“你”。

手机照亮陈焕庭的脸,他没什么表情地盯了会屏幕,回道:是的,有点巧,没来得及打招呼。下次有机会一起吃饭。

大概只过了一秒,苏然回:好的。那早点休息。

陈焕庭:你也是。

苏然灭了屏幕,将手机放在一边的床头柜上,闭目平躺。她惦记着陈焕庭那里的东西,想着还是明天一早去他那里取回来,省的夜长梦多。

窗外零星的汽车声音划破夜空,她好像有些失眠。

2013年。

“梅远”公益活动是一位现居澳洲的企业家校友刘梅远发起,他于2000年创立了“梅远基金”,每年号召a大的学生亲身参与国内偏远贫困地区村民基础设施的设计与修建,迄今为止已经有十三年,有超过了五千余人的大学生和专业人士投身到此项活动中,俨然a大的一项光荣传荣。十月报名时候,陈倩便拉着苏然报了名。陈倩的专业是建筑学,她本科便已经加入这活动,并告诉苏然今年寒假的项目是在离a市不远的青山,帮助当地村民搭建一座小桥。活动刚起步,苏然就被陈倩拉着参加第一次的调研。学校包了一辆车,学生会负责老师秦玲带队,一行十几人在山路上摇摇晃晃四个钟头,终于抵达项目所在目的地青山村。

来之前秦玲已经开了预备会,此次他们到来主要是进行基础调研。村长章明热情地用晚餐接待了他们。a大的学生因为来自各个学院,很多也是初次见面,也借此机会互相介绍自己。陈倩左边坐着苏然,右边坐着几位本科时候便已经认识的校友。因为是熟识,所以聊天自然也就亲近些,各自吐槽自己的导师有多push。苏然一边挑着菜里的辣椒,一边听着八卦,忽然有人问道:“这位同学,我好像哪里见过你。”

此话一说,众人便“呜呼”起哄,笑说道这话搭讪也老套了吧。

苏然也跟着笑着抬头,才发现众人目光盯着她,自己不知何时正成了风暴中心。

陈倩用胳膊肘怼刘景明:“刘哥,你太落后了,我们00后已经不玩儿这套了。”

刘景明倒也镇定,继续问道:“你是不是在临江大厦16楼工作?”

苏然觉得眼前这个人似乎有点面熟,但想不起哪里见过,点了点头。

刘景明又问道:“你是在职研究生?”

苏然一愣:“不是,我是全日制的学生,并没有工作。怎么了?”

刘景明也愣了一下,瞧了眼身旁另外一位男生,才说道:“我叫刘景明。我和陈焕庭也在临江大厦16楼租了一个小办公室。第一次搬进去的时候,我还去你们办公室借过水,可能你忘了。你也是自己在创业吗?”

苏然顺着刘景明的眼光看过去,他身边坐着一位模样俊朗的男生,寸头、浓眉,小麦色的肌肤,穿着一件样式简单的白色运动t恤,席间话不多,表现也不突出,但上车时候与陈倩打过招呼,应该也是他们本科的熟识。正好,那位男生也忽然抬起头朝她看过来,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短暂地交接。

那是一双明亮的眼睛,这是苏然的第一印象。那目光和感情无关,和热情、无情之类的词都没有关联,纯粹就是陌生的那么一瞥。

但苏然却莫名定了一定,随后不自觉移开笑道:“不是的,那是我导师的办公室——哦,我叫苏然,新闻学院的——我们有一些运营项目,需要坐班;有时候图书馆满了,也回去那里自习。”苏然终于想起来,这两个人可能在上下的电梯里见过,“这么一说,我也觉得你面熟了。”

“你看,”刘景明拍桌说道,“我这不是搭讪吧。我这是唯物主义实事求是、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你们这些人都想些什么呢。”

其实陈焕庭刚刚一上车就注意到陈倩旁边的苏然了。不是因为别的,而是苏然的那个纯黑的帆布包。他们确实在电梯里碰见过好几次,但彼此都没有在拥挤的空间留下很深的印象;倒是第一次电梯关门时候,门缝里那个黑色帆布包让陈焕庭印象深刻。在他的直男认知里,女生应该都喜欢粉色、蓝色之类的颜色,或者直接上升到名牌包包——比如白素,刚刚一找到工作,就明示暗示地让陈焕庭送了一个lv的挎包。彼时他们正在为异地的事情闹矛盾,白素找到了x市的工作,要求陈焕庭放弃a大的保研和她一同过去。陈焕庭经过深思熟虑后拒绝了这个要求,并且尝试理智地和白素解释,但白素以各种理由证明这是他不爱她的表现,就这样拖了一个星期,路过专卖店的时候,陈焕庭抱着补偿的心态为她的虚荣买了单。所以他上车看到苏然抱着一个朴素深沉、没有一点花纹的纯黑色帆布包,安静地看着车窗外时候,不免想起了电梯里的那个人。席间听刘景明一问,没想到还是同一个人。

青山村有一条小河从崇山峻岭中蜿蜒而出,河水清澈,当地人就称之清河。这次的建桥项目也是架在清河之上。调研的第一天,村长章明带着一众师生沿着清河走了一遍,顺带介绍村里的基本情况。青山村是一个汉族与彝族混居的自然村落,村里大部分人都已经汉化,过着传统农耕、自给自足的生活。村里没有学校,村民住在青河东边,过河往西五里地是另外一个村庄,上学的小朋友需要穿越清河去隔壁村上学。此时是12月,河水的枯水期,河水变成了溪水,村民们踩着河床上几个高起来的裸露大石过河;到了夏季丰水期,河水漫过大石,平均水深1米,水流湍急,成人过河需有一人在岸上牵着绳子;若遇到大雨连天河水暴涨,过河便很危险,只能绕路十多里去走公路。这次青山公益活动,便是希望能搭建一座不受季节干扰、利于村民行走的桥梁。

第二天,秦玲将同学分了三组,各自调研上、中、下三个河段。巧的是,苏然、陈倩、刘景明与陈焕恰好一组,负责中间河段。陈倩和陈焕庭本科就参加过一次这样的活动,刘景明和苏然是第一次,于是理所当然地听从另外两人的安排。陈焕庭是一个做事肯定但言语不多的人,一路上基本上都是陈倩在张罗,只是每次说完,她都会习惯性地问问陈焕庭,仿佛等他点头才算是真的可以实施。

苏然注意到这一点,悄悄问陈倩:“你和那位陈焕庭同学,本科参加‘梅远’基金活动合作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