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夜书屋>历史军事>小军阀> 第一千四十二章 秘密会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四十二章 秘密会议(1 / 2)

现在,德国和意大利的前景岌岌可危,他们很难从多处遭受到的打击中及时的调整过来了。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好消息,中国人在北非的强势表现给他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在西西里岛的危局,非但让莫索里尼感受到了危机,就连德国人也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一旦西西里岛无法守住,那么非但将让德意陷入被动,而且莫索里尼很有可能下台,那么这将是德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

现在,必须要有所作为了......

中国人在警告了德方盟军将在西西里岛登陆,但没有被德方采纳之后,再度提出了警告,莫索里尼一旦被推翻,那么他的继任者将可能是巴多格里奥,他将是最有可能和盟军秘密合作的意大利新的领导者。

现在,德国人已经开始高度重视起中国人的情报了。

在柏林,一次秘密的会议正在进行着,参加会议的除了有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德国的军方高层人物外,还有一个专程从中国赶来的情报头子:

戴笠!

显然现在希特勒对于中国人提供的情报不再敢有任何的疏忽,尤其是这个戴笠,在中国大总统王恒岳的电报中,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希特勒说话的时候显得很客气:“你去过西西里岛?”

戴笠点了点头:“是的,元首,我到过那里,并且和驻西西里岛的意大利第六集团军司令罗阿塔将军举行了会谈。除了其他许多事情外,他还告诉我,他对于防守西西里岛没有多大的信心。他声称他的力量非常薄弱,而且他的军队也缺乏良好的装备。最重要的是,他只有一个摩托化师;其余的部队都是非机动性的。英国人每天竭尽一切力量,炮击西西里岛各条铁路的机车,因为他们非常了解,要运材料来修配几乎是不可能的,或者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从约瓦尼渡海到墨西拿,沿途获得的印象是:在这短短的旅程内,几乎所有的交通实际上都已陷于停顿。那里的渡船,我想原来有6 艘,现在只剩下1 艘了。这一艘被当作博物馆的陈列品看待的;据说,保留这一艘是为了更好的目的。”

“目的?”希特勒和他的部下们都觉得有些好奇:“什么是‘更好的目的’?”

戴笠在那停顿了一下“元首,有的意大利人解释说,‘到战争结束时将会如何如何......’还有人说‘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这就是意大利人的目的,他们不在乎战争的胜负,在乎的,只是在战争结束后他们会过得怎么样。”

这时德国的总参谋长凯特尔接口道:“元首,我不得不遗憾的说,我们在西西里岛的德国军队,无疑已经变得不受欢迎了。这是很容易解释的,因为西西里岛人认为,是我们把战争带到他们的国家里来的。我们先是吃光了他们的东西,现在我们又使得英国人要到这里来了,虽然我必须强调这一点,西西里岛的农民对英国人要来,确实并不在乎。他们认为这会结束他们的苦难。所有意大利南部的人们的一般看法是,英国人一来,战争就要结束,而德国人驻守在这里,恰恰是把战争拖下去。”

希特勒显得非常的愤怒,戴笠能够看得出这位德国的元首在那竭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意大利政府对待这种态度,采取了什么行动没有?”

“没有。”戴笠迅速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据我所知,目前仍留在当地的地方官吏,对于这种情况,并没有采取多少行动。有几次我听说德国的军官们提请他们注意这点、并抱怨德国士兵在街上受到咒骂时,他们就说,因为这是代表民意,他们也不知道怎样处理。他们还说人民的情绪就是这样。你们不得民心,那是你们自己造成的;你们征用了各种东西,并且吃光了小鸡。但是,我确实认为,那些地方官吏是能够作出更大的努力,处理情节严重的案件,以儆效尤的。”

希特勒愈发显得愤怒了:“他们就不想采取行动吗?”

“很困难,,非常之的困难!”

戴笠摇了摇头继续说道:“他们就是不采取行动,西西里岛人的气质和意大利北部的人不同。但是,就整个情形来说,他们对待事情采取听其自然的态度,令人感到很不愉快。”

“军事方面的情况呢?”希特勒又把问题抛给了自己的总参谋长。

凯特尔苦笑了一下:“敌人的空军对西西里岛的威胁是极其严重的。现在意大利法西斯军队一日不堪一日,不仅兵员缺乏,兵力分散,而且土气十分低落。在国内担任防御的47个师战斗力很差。连年的战争,巨大的军费,以及许多工业中心在盟军日益猛烈的空袭下被夷为平地,使意大利的经济濒于崩溃。1943.年,全国的工农业生产与战前相比,分别下降了30%和20%。国家的预算赤字高达870亿里拉,收入只及支出的36%。物价的上涨,食品的奇缺,以及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更加深了意大利人的不满。在意大利反对组织的领导和影响下,罢工和反战的浪潮猛烈地冲击着墨索里尼摇摇欲坠的统治。”

“那些该遭到诅咒的家伙!”希特勒终于把自己的情绪彻底的爆发出来了:“该把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关到集中营去!”

“元首。”这个时候戴笠冷静地说道:“我们经过情报分析认为,一旦西西里岛的战局继续恶化下去,那么莫索里尼的政权将有可能被最终推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