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岿然一叹,正当这个时候身后有人朗声说道。蔡邕侧过身,却见一个中年文官春风得意的向自己走来。这人正是方才朝堂之上的王允,蔡邕这才停下脚步,冲着王允遥遥施了一礼,慢条斯理的说道:“原来是子师兄,不知有何见教。”
“蔡兄可是因为今日王允将小女送入了宫中才心中忧虑?”王允含笑说道,他知道蔡邕为人宽厚不会因为这种小事而心生不满。所以这番话语仅仅是在调侃蔡邕而已。
“子师兄就不要开这种玩笑了。”蔡邕勉强笑道,“天子纳娶妃嫔那是陛下自己的家事。我蔡邕名为国丈,但说到底终究是臣子,怎能在这种事情上说三道四。蔡邕忧虑的乃是我都察院中之事?”
“都察院之事?”王允抚着胡须颇有些疑惑,“不知蔡邕兄的都察院中有着哪些事情?”
“眼下陛下革新体制,本是千古难遇的好事。自古变法皆能强国,如商鞅变法则强秦,管仲变法则强齐,吴起变法楚国中兴。”蔡邕学富五车谈起事情来侃侃而谈,引经据典,“但眼下朝中确实没有多少可用的官吏。高层而言,年轻臣子中确有荀彧、荀攸、贾诩这样的人才。但中低层而言,实在是……”说到这蔡邕幽幽一叹,“不说也罢。”
王允紧皱着眉头,“这件事情确实如此,所以还是要引进一波有才能的臣子。我听说今年天子将在京师开恩科,说是以此为契机吸引大量人才入朝为官。在寒门之中应该还是有不少人才的。”
这话说得轻松,蔡邕可不是后世那种网络上的愤青。认为天子一下令,天下士子就会非常兴奋地感到京城参加科举。这件事情还需要礼部出来一位有能力的主官,领导着礼部官吏亦步亦趋的去完成每个步骤。但问题在于……
“子师兄,但礼部如今的情况,你也见到了。”
蔡邕微微摇头,袁隗和荀爽的态度蔡邕可是见到了,他前几日就像写一封奏折参二人一笔。这两位自从担任礼部主官,就基本上没有什么作为。这两人若是还在朝堂之上,鬼知道今年的恩科还能不能开成。
“今年恩科能否开成,开成之后又能招揽到怎样的人才,蔡邕并不抱乐观的态度。”蔡邕沉声说道,听得蔡邕这么一说王允的神色也有些阴沉下来。
“不过我等考虑到的事情,以天子英明只怕早就想到了。”
王允沉吟片刻,眉头微蹙斟酌着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