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屋子,才发现,屋内居然有地龙,热气蒸腾而上,将屋内烘得极为温暖,竟有些春日的感觉。
柳夫人又是惊喜又是惊讶,道,“不愧是大名鼎鼎的护国寺呢,瞧着可真是不一般。这厢房布置得真不错。”
蓁蓁也把那股冷劲给熬过去了,渐渐缓了过来,只觉得屋内温暖如春,。
被吩咐去取姜汤的玉腰顷刻之间便回来了,熬得深黄的姜汤在青瓷小碗里头晃晃荡荡的,盖子一掀开,浓重的姜味便扑鼻而来,霎时充斥着众人的鼻端。
“准备的真是周全。怪不得我那几个老姐妹们都爱来这儿。”柳夫人接过那姜汤,含笑说了一句,然后便要一勺一勺喂蓁蓁。
蓁蓁又不是小孩子,哪里习惯如此,偏偏干娘就那么一勺子姜汤放在她唇边,她也只能硬着头皮喝了姜汤。
这姜大概真的是老姜,姜味很浓重不说,连味道也带着股辛辣,蓁蓁喝得舌根发酸,才算把一碗姜汤都灌下腹。
蓁蓁原以为,礼佛的日子多多少少会有些清苦,再者,她乍离开了家人,也会觉得不适应。结果,护国寺的安排样样都很妥帖,而她,居然出乎意料地十分适应佛寺里的生活。
晨钟暮鼓,每当寺中有郎朗的诵经声时,她都打心底觉得宁静祥和,甚至连屋内燃的佛香,都让她感觉十分安心。
山上如此,而小南山下,京城中,却是从未宁静过的。
天下之大,唯有皇权,令人垂涎不已。尤其是天之骄子,更是如此,生来高贵,谁又愿意甘居人下。
毓庆宫,亦被称作东宫,乃是太子之居所。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为了入主东宫而挣得头破血流,今朝也不例外。
如今的太子殿下,当初的大皇子梁喻,是这毓庆宫的主子。但入了毓庆宫,不代表就能永永远远住下去。或者说,入了毓庆宫,难道就不想做承乾殿的主人吗?
覃九寒越来越发觉,权势犹如一把涂抹着鹤顶红的匕首,人人都知道它危险,但却又忍不住去靠近,去抢夺它,因为它赋予人生杀予夺的威赫权势。
梁喻胆敢谋害他的妻子的性命,不就是因为他是高高在上的东宫太子么?所以,他才敢肆无忌惮地将手伸到他的家中,想起赤红胭脂盒下的白色粉末,覃九寒连冷笑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能忆起发现时的阵阵后怕,以及之后无边无际的噩梦。
他是未曾想过,这一辈子还会同保宁公主有什么牵扯的。上一世,他尚且形单影只,又是京中最有权势之人,保宁动了心思并不奇怪。但是这一世,他走的乃是文臣的路子,起于微末,比起京中那么多的才子,他并不算的如何出挑,更何况,他早有家室,膝下二子,堂堂公主又怎么会自甘堕落来做妾室?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梁喻会横插一手。他以为他是臣,便可以肆无忌惮的替他做选择,却从未想过,他覃九寒是臣子,那也是能挑皇帝的臣子,而非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那种“庸臣”。
……
太子殿下轻轻放下手中的瓷杯,眼神落到对面的男子身上,愈发觉得自己这个决定做的再正确不过,他清了清嗓子,然后道,“你也知道,孤那姑姑乃是皇祖母娇宠长大的,所以性子难免骄纵了些,还需你多担待些。女儿家么,总是靠哄的。至于沈氏,她若是愿意长居护国寺……”
他是不介意留这小妇人一条性命的。毕竟,自己的儿子还曾受过她的照拂,太子妃也替她求情,这点面子总是要给的。
太子梁喻自忖把话都说明白了,末了又补上一句,“你也知道,白仁水亦有意求娶姑姑,不过,他家中夫人的家世到底过于显赫,闹大了,恐怕会不大好看,孤那姑姑是决计不会容忍旁人压她一头的,皇祖母也很犹豫。我才趁机向皇祖母推荐了你,尚公主乃是好事。你放心,父皇对皇祖母言听计从,而皇祖母又独宠保宁姑姑,所以,你断然不必像那些驸马一样避开朝政的。这一点,你尽管放心。”
梁喻自忖自己这一番话着实十分交心了,还在心中赞了自己一句“礼贤下士”,为自己高超的谋略而沾沾自喜。
?棠&芯&猴&哥&独&家&整&理&
正如他所说,他那姑姑最是讨皇祖母喜爱,而皇祖母又把父皇拿捏的那般妥当,覃九寒若是娶了他姑姑,按他姑姑那性子,便一定会站在他这一边的。这么一来,哪怕要叫一声姑父,他也觉得值了。
他觉得值了,却未曾想过,覃九寒半点没想做这便宜姑父,甚至因为这事,一改先前对夺嫡之事避而远之的态度。
第190章 ...
保宁殿内的宫女们, 最近的日子不大安宁。
其实认真算起来,在保宁殿伺候,就意味着没有过过几天安生日子。
保宁公主性情骄纵, 是那种肆意妄为的性子, 世间只有她想做和不想做的, 唯独没有她不能做,或是不敢做的。宫中唯二能制住她的,一个是太后,另一个则是保宁公主的长兄,也就是当今圣上, 然而, 这两尊大佛轻易都不会去管束她, 太后是出于对幼女的疼爱, 不舍得去管束她,而梁帝则是怕了太后的眼泪,压根不管去管束。
好在,保宁公主性子虽然差了些, 但总归是要出嫁的, 就连疼她如珠如宝的太后也不能拦着她,不让她出嫁的。所以, 五年前, 保宁公主下嫁当时的文昌侯的长子的时候,除了太后宫中一派愁云惨淡,其余宫中上上下下都松了一口气, 心道,总算是把这小祖宗送出宫去了!
哪怕太后时不时将保宁召回宫中陪她,那也无妨,外嫁女乃是客,再怎么得宠,那也不是宫里正正经经的主子了,以往受了保宁不少气的妃嫔们,就差围在一起庆贺一番了。
没曾想,安生日子没过几年,保宁公主那位倒霉催的驸马,在狩猎的时候,意外落马,一命呜呼。
太后心疼女儿年纪轻轻就做了寡妇,本来就心焦得不行,哪里还乐意她继续守在文昌侯府,替那短命的世子守节,再者,这守节一旦守上了,那她这小女儿日后还能嫁人么?太后当即将皇帝儿子找了过去,一番哭诉。
梁帝虽头疼,但到底也念着保宁生来便丧父,长兄如父,他也算是看着保宁长大的,虽说性子给养坏了,但血缘情分还是摆在那里的。再者,本朝以孝治国,老太后手里头半点权利都不沾,但不代表他能肆无忌惮,不考虑太后的想法。
故而,他虽然预见到,等保宁回宫之后,后宫难免又要不得安宁了,指不定贵妃、琴妃等一众妃子又要来他跟前哭诉,但还是只能硬着头皮,颁了一道圣旨。
说太后年老体弱,前朝事多,他力有不逮,无法常伴母后身侧,故而诏幼妹保宁公主代兄孝母。
这理由找的一般,毕竟,保宁公主的性情朝野皆知,代兄孝母一说实在有些荒谬。但,却又无法反驳,就连文昌侯府也只能硬着头皮,将新寡的保宁公主送进了宫,毕竟,皇家为尊,他们这些侯爷侯夫人的,再如何尊贵,也不过是奴才而已,还能越过主子不成。
文昌侯府本来也没奢望让保宁公主替长子守节,但好歹不能做的这般绝,一日夫妻百日恩,如今丈夫死了,妻子至少也要哀痛几日。文昌侯夫人刚经历了丧子之痛,又撑着身子将新寡的儿媳妇送进了宫,再一看,保宁公主头也不回就走了,连半句问候也无,这让文昌侯夫人心都凉透了,撑着回了侯府,当夜就病倒了。
文昌侯夫人病倒了,保宁公主在宫中的日子却是过的有滋有味的,本来么,她年纪轻轻的,如何会愿意守寡,但即便她是皇家公主,那也不能做的太绝情了。转眼就嫁人,连疼她入骨的太后也应不下这个“好”字,毕竟,文昌侯府那位世子,她已逝的丈夫过去对她很不错,也没闹出什么纳妾的丑事,反倒很给她这个公主面子。
所以,以侍奉太后的名义在宫内待上一两年,众人也就渐渐把文昌侯府世子一事给忘了,到那个时候,她想再嫁也好,或者干脆养几个面首也好,就都水到渠成了。
保宁公主回宫,到如今也有两年的时间了,太后虽然顾着文昌侯府的情面没有大张旗鼓张罗,但私底下也透了些口风,传到太子梁喻耳中,他才动了这心思。
至于为什么不直接同覃九寒说,那他又有另一番考量了,一来,覃九寒爱妻的名声很响,但凡稍微打听一下,都能知道,他对这位娶于微末时候的发妻十分珍爱,二来么,哪有太子去管手下人房里的事情的。这种事情,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不然传出去了,他堂堂太子要替自家姑姑说亲,像什么样子。
……
覃九寒从东宫回府,府内大抵是因为少了女主子的缘故,显得有些冷清,连饭桌上都没人开口。
父子三个用过晚膳,便都自顾自回了自己的房间,覃承勋送幼弟回屋,在自己屋内踌躇了片刻,还是出了门。
覃九寒早猜到长子会来,并不觉得意外,略略抬眼看他一眼,没说话。
大抵是因为父子之间那种天然的上下等级,覃承勋对于父亲的感情,很难用言语来形容,一方面,因为血缘关系,他会信任父亲,但又因为那种对于强者的畏惧和警惕,他会下意识的去保护相对而言要孱弱许多的娘亲和幼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