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年纪,怎么就学会撒谎了。”
“打扮的还挺时髦的,就是心眼不对。”
何芳菲哪里想到,这么多人看见了,不过她情急之下,也抓住了关键点:“对啊, 你们都听见了,她吃我家的喝我家的,还抢我男朋友,我打她怎么了?这是她活该!”
“我男朋友本来跟我处的好好的,都是她中间横插一刀,现在都不理我了。要不是她,我们都结婚了。”
这是何芳菲最生气的地方。
她从小就认识霍君, 当然,这种认识其实就是见过面。
小时候何国强去京城出差,带着她去过两次,到了那儿后,何国强要办事,就把何芳菲放在了霍家。
霍君比她大三岁,写完作业没事儿了,霍君的妈妈周阿姨就让他带着自己玩。
何芳菲从小就喜欢这个小哥哥:霍君是她见过的男生里,长得最好看的,脾气最温柔的,学习也是最好的。
她一直都觉得,两人青梅竹马,尤其是霍君大学毕业分配,居然分到了江城厂,她就觉得这就是缘分到了。
更何况,爸妈也愿意这门婚事,在她看来,霍君就已经是她的未来丈夫了。
哪里想到,霍君开始还好好的,被何晴晴救了后,就一门心思想着何晴晴,也不知道何晴晴给他灌了什么迷魂药,不就是从水里把他捞出来吗?何晴晴也就是用了一根树枝,有什么好感动的。
等着何晴晴跑了后,霍君就更厉害了,压根不见她,就算是她妈以给老朋友家的孩子改善伙食为借口,把他硬叫来,他也不肯跟她多说话,动不动就问何晴晴的消息。
何芳菲也是大家捧着长大的,哪里受得了这个,气得好久没理他。后来她爸被处分,霍君倒是来看了,何芳菲以为他会帮忙,毕竟霍知中和她爸是同学,两个人也算青梅竹马长大的,哪里想到,就是安慰几句,人家就调回了京城!
如果不是何晴晴插一脚,她都已经跟霍君结婚了,现在彻底人不见了。
何芳菲如何不气?
她直接冲着周围人说:“你们评评理,她这样,我想动手那不是人之常情吗?”
本以为大家都向着她,她虽然来的少,可也知道,农村对这种是非八卦都是很关心的,而且很愿意凑热闹。
却偏偏没想到,不少人看了看她,恍然大悟了:“你就是何熙家那个私生女吧。”
私生女?
这个词一出,何芳菲的眼睛都瞪起来了,“你说什么?”
说话的是在车站工作的阿姨,对方才不怕她呢:“我就是说你,就是何国强和方美云的那个闺女吧。何国强跟李红梅没离婚呢,就跟你妈勾搭上了。听说你比何熙就小半年,那不是没离婚就怀上了?!”
何熙将何国强没离婚生孩子的事儿当着全村人的面说出去的,虽然大家不可能跑到隔省的江城去说这事儿,但小范围内传播的很厉害。
后来晴天水泵和富强水泵闹得这么厉害,人们总要问问为什么呀,就有人拿出来说说这何熙和何家的恩怨情仇,知道的人更多了。
这事儿在不大点的镇里压根不是什么秘密。
更何况,这位阿姨不巧,还正是大杨树村的,知道的更详细。
她认真地跟何芳菲说:“你这样不是私生女是什么?什么何熙吃你家的用你家的,你爸都是抢的人家家的,要是懂事的,你就得愧疚,就得觉得对不住她,见她都不好意思,怎么就这么跋扈呢!”
“原先说何熙到你家做了两年小保姆我们多少有点不信,这不是亲妈也是亲爸爸,还对不住何熙,怎么能这么对她?今天见你可是知道了,何熙在你家不定受了多少罪呢!”
何芳菲从不知道这事儿暴露了,毕竟何国利闯了祸是不可能跟何国强报备的,所以何国强一家人都不知道。
所以她才敢在这里横着走,才敢呵斥何熙。
但现在,私生女的名头一出,何芳菲哪里还有趾高气昂的样儿,这可是1981年,你谈男女朋友行为过分点,都有人指指点点甚至报警的,私生女怎么有脸啊!
她直接捂着脸,再也待不住了,扭头就冲出人群,头也不回地跑了。
可她不知道的是,这一跑,阿姨直接拍手说:“你看,要不是,她跑什么呀,肯定是心里知道,以为大家都不知道呢。呸,不要脸!”
扭头还劝何熙呢:“晴晴,别跟她一般见识。”
何熙这是第一次,吵架压根不用自己上,她真是叹为观止顺便也挺舒服的,笑着说:“嗯,不跟她一般见识,我都不在意他们了。”
周围的人一听立刻说:“这就对了,你越来越好,搭理他们干什么呀!”
这会儿何熙将所有的书目都对完了,就冲着汽车站的阿姨说:“那阿姨,我们走了!”
阿姨就摆摆手,“去吧去吧。”
等着何熙走了,阿姨的同事才说:“你这么帮何熙干什么?那个何家虽然现在不行了,破船也有三斤钉,更何况,他家那个何勇凶狠的厉害,你惹他们不合算的。”
阿姨才不管呢:“让何家来试试,看我不骂死他!至于何熙,你不知道,这丫头人好。去年我们村跟着柳河村拦水坝,让小李村都旱了,可后来,何熙研究出怎么改造水泵后,也给我们村按上了。人家大人不记小人过,我得记着!”
“再说了,我说错了吗?他何国强就不是个东西,欺负人还没边了!活该!”
李大毛开着拖拉机,带着何熙兄妹四个将五百本书都拉了回去。
到的时候,老支书已经让人将村委的一间屋子收拾好了,里面现在四周摆的都会书架,中间放着十张小课桌拼起来的大桌子,看起来像模像样。
村里的孩子们都等着呢。
见了何熙就问:“晴晴姐,晴晴姑姑,有没有小画书?”
何熙就笑着说:“都有!”
孩子们一下子欢呼起来。
等到了搬书的时候,连大人都用不上了,孩子们自己就一趟趟把书搬进去,细心的小姑娘还将书分门别类的放好,一个个认真地不得了。
老支书看着就高兴:“就看这些娃娃,再等十年,咱们村绝对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