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分卷(50)(1 / 2)

王北壹话语美滋滋,看来又是向政府开了高价。

邵炼不关心价格,只关心项目。

王北壹对此信心满满,上面看在高科医疗系统巨大反响的面子上,都没还价,您老还担心什么呢?肯定马上火速特批给高科啊。

医疗系统确实反响极佳。

上线测试一周就能虏获人心,成为民生工程议论重点。

看病再也不怕排队了,哪怕排队都迅速诊疗了。

使用者恨不得全国大大小小医院从里到外都给配备这么一套系统,最好连社区卫生所都给装上!

高科公司名声一跃而起,连带着沈明洲三个字都成为了一种象征。

日常玩梗世界范围的空调之父,到了中国人民群众这里,沈明洲成为中国免排队特供版的救命之星。

夏天的命是空调之父给的,我的命是沈明洲给的。

再也不用感冒发烧排长队了。

用过一次之后,我都想把智能医疗箱抱回家。

患者感激,医生感动,虽然重症急症还是那么多,至少一群症状简单的常见病患者,能够进了医院就领着药走,不用见到浩浩荡荡的长龙队伍,在诊疗室外痛苦等候了。

外界媒体歌颂智能时代新突破,医疗业内也感觉真正科技带来轻松。

连科技类报刊杂志公众号,都在仔细跟踪报道医疗系统的庞大构造。

日夜运行45天,没有出现过任何重大故障。

系统完善得令人惊叹,预约采访沈明洲、高科创始人、工程师的媒体排了又排,约了又约,最后只得到了暂时没空,请等公司后续的统一媒体见面会。

忙,可以理解。

连采访都给推了,这是有多忙?

媒体不禁腹诽,实在是摸不着高科的意图。

换成别的公司做出如此广受好评的系统,早就各种专版专访演播厅轮番上场,享受荣誉了。

可是,从上到下低调得匪夷所思,到底在忙什么东西?

业内的议论伴随着医疗系统逐渐被患者接受,始终没有停过。

就在大家一致认为高科沉默得诡异的时候,官媒特版刊登了重磅合作,炸翻了一池游鱼。

《科技助力应急救援,蜻蜓上线整装待发》

整版报道,详细讲述了无人机现状,并且列出了高科公司沈明洲研发的蜻蜓救援型无人机的优势。

太阳能持续供电、长时间续航能力远超国际,一秒响应的三维透视建模系统,辅助救援队伍实时定位灾难现场情况。

高科公司CEO邵炼告诉记者:蜻蜓无人机成本低、易操纵,已经获批公安部许可,即将在各个救援部队上线,作用于抗灾救援及处置突发事件。

看完报道的人,发出一声卧槽。

难怪高科拒绝各种媒体报刊,原来,大招藏在官媒上!

红头官媒,公安部许可,全国上线!

虽然没有新闻发布会,但是阵仗不比医疗系统发布会来得小。

而且,蜻蜓连名字都没改,原封不动的将沈明洲夺得行星奖的无人机继承了下来,还在专版报道里大书特书无人机的救援优势,足够突显公安部和官媒对沈明洲的重视程度。

新闻图片里的蜻蜓,不再是那只略显粗糙的手工作品。

经过流水线生产之后,身上银灰色光芒,显得更加的锐利夺目。

新闻一登,全民瞩目。

没看到也没关系,澄明市和省级地方台,特地播放了他们对高科的专访。

衣着得体的CEO邵炼,外貌夺目,思路清晰的介绍了蜻蜓的应用和未来的规划。

甚至还提到:高科将持续参与平安中国构建计划,为中国百姓的健康、安全提供助力。

言辞之间,颇有我们是官方认证的特供企业的气势!

听起来,除了医疗系统和蜻蜓,他们还有不得了的大动作!

什么产品发布会,都比不上这样的官方待遇。

哪怕是隔着大半个地球,劳伦军备都能收到最新消息。

之前,在美国备受关注的蜻蜓只有一台,现在是

批量生产,全中国上线,公安部门、武警部队,各省市集中配备,约投入1000套蜻蜓系统协助救援抢险,耗资近2亿人民币。

克拉夫怒不可遏。

2亿人民币,只够中国买10架蝰蛇!

可是,性能远超蝰蛇的蜻蜓,竟然以这种低价卖出去1000架!

这无疑是中国对他们军备公司的挑衅和侮辱。

弄两台回来!克拉夫遏制不住心头的暴躁,将新闻打印稿撕得粉碎。

两台蜻蜓到手,一台拆了拿去研究,一台拿来砸碎泄愤!

蜻蜓交付使用当天,全国各地派出了上千位高科合作培训出来的技术指导人员,直接到装配蜻蜓的单位,进行贴身培训指导。

不过,蜻蜓的优秀性能,能够在它配套的系统里,通过简单操作实现自动避障,悬停扫描各种功能,只要会玩手机,操控它就变得易如反掌。

可是,高科公司服务向来到位,还是派了人。

蜻蜓不能完完整整交付到救援部门手上,实现救援功能,他们家的制造者就不会放心。

为了见证蜻蜓首次协助救援,沈明洲还特地去了澄明市工业区消防支队。

准备亲自指导他们工业区范围的消防人员,使用蜻蜓。

当然,如果消防人员忙不过来,他还可以随车帮忙操控。

武队长见到沈明洲的时候,脸上都笑出了皱纹。

我们一直知道高科公司就在工业区里,但是整天忙来忙去,都没空去看一眼。武队长见了沈明洲,就倍感亲切,原本我们区内的消防队是不配无人机的,因为你们高科在我们辖区,所以支队特批的一套蜻蜓。

1000套蜻蜓,对于广阔的中华大地来说,仍是不够。

重点救援单位、人口密集的重点城市,才有分配蜻蜓的指标。

造价是一方面,实用性也是一方面。

在蜻蜓得到切实必备的评价之前,大部分熟悉救援的单位,对它的印象,不过是可有可无。

比如说,辖区级消防支队这些接到消防警报实时出动的单位。

沈明洲趁着空闲,现场给武队长显示了蜻蜓的效果,着实惊讶了这位从事消防工作十年的老队长。

确实清晰。武队长看到了蜻蜓给出的建模,消防大楼里人员活动的热成像,都给得清楚,这样我们进楼救人也不会抓瞎了,比较可惜的是,只能在楼外给定位。不能帮我们救人啊。

他只是随便感叹,沈明洲却上了心。

武队长解释道:消防跟一般救援不同,时间紧迫,接到警报就要出动,到了现场根据情况铺水带、架云梯,人手不够,可能没有时间去操控这个无人机,人就得往里冲。

武队长的误会,可能不止是他一个人的想法。

在面对陌生科技事物,大多数人都会先抱以怀疑的态度,再去慢慢摸索。

沈明洲笑着说:没事,你们人手不够,我帮你们操作几次,你们就知道蜻蜓不会妨碍你们的工作,也不会耽误你们的时间。

武队长将信将疑,正要说什么,消防站的警报突然拉响了。

一群备勤消防员从消防站冲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