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和心中一惊,他连忙问道:“难道是.....晋王府?”
韦纶缓缓点点头,“我接到了二叔的来信,他告诉我,这批买船的人是郭宋派出的特使,让我帮助他们,我父亲也写信给我,让我全力相助他们。”
韦纶的二叔就是蒲州刺史韦清,他父亲是韦氏家主韦涣,前朝廷的尚书右丞,现任唐朝的刑部尚书。
韦纶还有个堂叔韦皋也在南唐出任剑南节度使,权位极重。
其实中原很多州县官员都和成都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朱泚也没有办法,他实在无人可用,只要这些官员老老实实做官,替他管束好百姓,他也不会自找麻烦。
王志和的心有点乱了,很明显,韦氏家族已经全面倒向太原,但杨氏家主却没有写信告诉自己,这倒不是杨家效忠朱泚,朱泚这种乱臣贼子,没有世家愿意效忠他。
杨家没有写信给自己,只说明了一点,杨家在太原的存在感太低,他们不知道买船这件事。
他低头沉吟半晌道:“能不能等我两天,我写一封信去请示一下家主。”
韦纶苦笑一声道:“我就实话实说,这批船只今晚就必须走,我已经得到消息,韩刺史明天要来陈留,虽然他不是为了船队之事而来,但他肯定会关注到这批船只,到时就麻烦了,我心急如焚,所以今晚来找县君。”
王志和又想了想,其实杨家准许自己师父去太原出任国子学博士,站队就已经很明确了,这件事自己可以先做,然后自己再禀报家主。
不过明天韩刺史来,自己又该怎么交代?
韦纶仿佛明白王志和的想法,他从怀中取出了县丞之印,放在桌上,“我来承担一切后果,如果韩刺史问起来,就说是我擅自带船去了江淮。”
王志和吃了一惊,“你要弃官?”
韦纶点点头,“我去太原,应该也能混到一官半职。”
王志和心中有点苦涩,这样一来,献船的功劳不都是他韦家的了?
他只得默默点头,“你连夜带船走吧!那份文牒我就不批了。”
韦纶站起身道:“请县君放心,我一定告诉晋王殿下,这批船有县君的功劳,是杨家在后面支持!”
王志和心中大喜,连忙起身深深行一礼,“贤弟肯这样说,杨家一定感激不尽!”
.........
十一月中旬,从中原过来的数千艘槽船陆陆续续抵达了太原,最后一支漕船队伍有一千三百艘,是从陈留县过来,押船之人正是辞官北上的陈留县丞韦纶。
码头上,郭宋率领大批官员前来参观船队盛况,汾水江面上停满了密密麻麻的漕船,这些漕船都是五百石的货船,用铁链一艘扣着一艘,可以连绵数十里。
郭宋指着最后一支船队笑道:“那应该是盐铁监的船队,船身上还有白色的‘税’字,当年我就押送过这支船队,还记忆犹新!”
这时,潘辽把韦纶带了上来,对郭宋笑道:“这位年轻才俊便是陈留县丞韦纶,蒲州韦刺史的侄子,为了给我们送船,弃官北上。”
韦纶连忙行礼,“卑职参见晋王殿下!”
郭宋听潘辽说过此人,韦氏家主的嫡三子,进士出身,做了三年主簿,又做了两年县丞,出身好、起点高,底层经验也丰富,更关键是胆识不错,会抓住机会,是个可塑的大才。
“能把一千三百艘盐铁监的漕船拐来,韦公子立下了大功!”
“回禀殿下,大功是陈留县令王志和,是我们两人共同策划,卑职走了,他却留下承担风险,他才是首功,卑职心中惭愧。”